本病是类似于蚤咬的过敏性皮炎的皮肤疾病。发病可能是犬心丝虫的成虫或幼虫引起的过敏性反应。
[症状] 根据有无蚤寄生而分为定型性和非定型性皮肤变化。
(1)定型性 见于11月龄以上的犬,2岁犬患病率最高。每年4~5月份反复发生,9月份以后自然痊愈。患部初期干燥,腋下和腹股沟部充血、瘙痒,接着腰和荐的背侧及尾根充血,有丘疹、形成痂皮和鳞屑、有界限明显的脱毛斑。若不除去病原,则每年反复发病,患部逐渐扩大,尾根部呈苔藓样变化,皮肤增厚形成皱襞。重症犬除四肢末端、尾尖及头部外,全身呈广范围脱毛状态。
(2)非定型性 腰和荐部或四肢末端突然出现急性湿疹样湿润性病灶,似激素性的左右对称性脱毛,不瘙痒,沿背中线有两条明显的线状脱毛和色素沉着。
[诊断与鉴别诊断] 定型性变化的犬,脱毛处可检出蚤,血液中能查出微丝蚴。非定型性变化的犬,用蚤制成抗原,皮内接种呈阳性反应。血象检查,嗜酸性细胞和单核细胞明显增加。
[治疗]
(1)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有效,连用1~2周可恢复。但发病初期即使治愈仍可复发。本病用抗丝虫药物(如砷剂、锑剂等)效果不明显。
(2)撒布驱蚤药或安装预防蚤的项圈来驱蚤,可100%治愈。在易复发期使用驱虫药物除蚤可预防本病。
(3)对皮肤局部的皮炎、湿疹或激素性脱毛,可选外用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