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囊或晶状体发生浑浊而使视力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犬、猫均可发生。
[病因]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白内障因晶体及其囊膜先天发育不全所致。常与遗传有关。已知大部分犬白内障属遗传性。并已查明各种品种犬的遗传方式。后天性常因前色素层炎、视网膜炎、青光眼、角膜穿孔、晶体前囊破裂、长期X线照射、糖尿病、萘、铊中毒、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等均可引起本病。老年宠物因晶体退变亦易发生白内障。
[症状] 因白内障发病时间不同,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初发期和未成熟期,晶体及其囊膜发生轻度病变,呈局灶性浑浊或逐步扩散,晶体皮质吸收水分而膨胀,某些晶体皮质仍有透明区,有眼底反射,视力不受影响或仅受到某些影响,临床上难发现。需用检眼镜或手电筒方能查出。
成熟期,因晶状体全部浑浊,所有皮质肿胀,无清晰区可见。眼底反射消失,临床上发现一眼或两眼瞳孔呈灰白色(白瞳症),视力减退,前房变浅,检眼镜检查,看不见眼底,伴有前色素层炎。宠物活动减少,行走不稳,在熟悉环境内也碰撞物体。此期适宜进行白内障手术。
过熟期,则晶状体液体消失,晶体缩小、囊膜皱缩,皮质液化分解,晶体核下沉。患眼失明,前房变深,晶体前囊皱缩。可继发青光眼。严重的导致悬韧带断裂,晶体不全脱位或全脱位。
[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无效。如系核性白内障,可滴用散瞳剂,以改善视力。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在水分快速吸收期和晶体蛋白变化之前,控制血糖,会减轻晶体浑浊,但最终不能避免晶体全浑浊。可试用白内停。
白内障多取择期手术疗法。宠物临床常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体乳化术和白内障切开吸出术等。在此重点介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其为治疗宠物白内障最常用手术。
(1)动物选择 术前应详细检查患眼,观察阿托品点眼前、后瞳孔的变化,因瞳孔对光反应正常不能排除视网膜疾病。对光反射慢或不完全可能是视网膜变性(尤其玩具犬和微型犬)的症候。使用散瞳药后,瞳孔散大不良或不全,常是前色素层炎的指征。只要有前色素层炎症状,应禁用常规白内障手术。眼底检查对手术的选择很重要。应用散瞳药后检查眼底,有些宠物可通过小的透明晶体看到眼底。任何有视网膜变性或进行性视网膜萎缩者,禁施白内障摘除术。
检查眼压和视力,对决定是否手术也很重要。眼压低提示患前色素层炎; 眼压高禁止手术;视力丧失才可做白内障摘除术,但并非视力丧失均由白内障引起,故多数宠物眼科医生只有证实视力丧失不能代偿时才予以手术治疗。一般来说,白内障必须达到成熟期方是手术的最佳时期。
(2)术前用药 术前1~2日,滴用1%阿托品溶液,每日3~4次,使瞳孔充分散大,有助于白内障摘除,术前24小时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龙2mg/kg),可明显减少术后炎症的发生;术前(或术中)应用阿司匹林(10~25mg/kg)可镇痛消炎。
(3)手术方法 动物全身麻醉,行仰卧保定,头向一面倾斜45°。
①开睑: 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切开眼眦,充分暴露眼球,并在上直肌附着处和第三眼睑各做一根牵引线,有助固定和暴露眼球。
②做一以角膜缘为蒂的结膜瓣:便于保护创口和防止感染机会。在眼球9~3时位置、距角膜缘5~6mm切开结膜,分离至角膜缘(见到 “蓝色带” 即可)(图17-1-10-A)。
③切开眼球壁: 在角膜巩膜处或靠近角膜缘(无结膜瓣),作半周(160~190°)切口(图17-1-10-A)。先作一小的切口,用手术刀尖(或剪)与虹膜平行刺入。如能顺利进入眼前房,再扩大切口。然后,在切口两端各安置一根预置线。
④摘除晶体:用宽头有齿镊经前房伸至下角膜缘,紧贴晶体前囊膜,张开镊头将其夹住提起,并轻轻旋摆,撕断赤道处的囊膜,将晶体前囊膜大部分取出(图17-1-10-B)。再用晶体匙和晶体圈匙分别在6时和12时位压迫角膜下缘和切口上缘,使晶体皮和核完整地脱出(图17-1-10-C)。
⑤冲洗前房: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前房,除去残留的皮质。用虹膜回复器整复虹膜。
⑥闭合创口: 用5/0可吸收线结节缝合创口,针距1.5mm左右,缝线需包埋在结膜下。经一端切口注入灭菌空气或生理盐水,恢复前房。最后连续缝合结膜。
图17-1-10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A.做一以角膜缘为蒂的结膜瓣,虚线表示眼球壁切口线B.取出晶体前囊膜 C.挤出晶体皮及核
术后向眼内滴入醋酸可的松青霉素溶液(每毫升含可的松10mg、青霉素1000u),装眼绷带。以后每日向眼内滴入上述溶液3次,术后3~4天内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0万u。每日更换眼绷带。5~6天拆去结膜创口上的缝线。为了预防粘连,可滴入1%硫酸阿托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