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传播的性肿瘤是侵害犬的外生殖器和其他粘膜的一种自发性肿瘤。又称接触传染性淋巴肉瘤(contagious lymphosarcoma)。呈世界性分布,文献中报告已有150年。犬密集的地区发病率增高,许多病例不限于有有性活动的犬。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常见暴发。
[病因] TVT是自发的同种异体移植物。皮下注射细胞容易实验移植。通过性或群体接触,脱落的肿瘤细胞能由带肿瘤动物传至新的宿主。在自然传播中,肿瘤细胞侵入粘膜小的擦伤即可引起。
细胞的来源不明。肿瘤细胞有59±5个染色体,这与犬正常染色体数78有明显不同。
[发病机理]
(1)生物学特性特征是肿瘤在头几周生长快速,后来肿瘤生长减慢,在6个月内可能自然消退。转移不常见,但实际的传播发生率不清楚。局部淋巴结是最常发生的部位。已报道的其他部位是脑、眼、睾丸、胸腔和腹腔器官。转移最可能在不能发生免疫反应的犬发生。
(2)免疫系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已经证明有肿瘤的犬有体液抗体,并与肿瘤的退化有关。退化后抗体持续存在,抗体为IgG类。细胞免疫应答也已被证实,在TVT最后退化的犬已证明有对TVT强烈的成淋巴细胞生成应答。在成淋巴细胞生成应答弱的犬转移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征]
肿瘤通常分为叶、菜花状、无蒂的团块;偶尔呈乳头状或有蒂。外露的表面松脆,生长早期呈红色,后期呈淡红色或灰色。常有出血和坏死。
最常见的部位为外生殖器,如包皮或阴茎;外阴、前庭或阴道。也可位于生殖器以外的器官,有或没有生殖器卷入,如唇、口腔,鼻腔,少数在皮肤,据报道是肿瘤细胞移植到咬伤部位的结果。与生殖器外或转移性肿瘤有关的,临床征候与受侵器官和部位有关。
有时大的肿瘤造成机械性不适。有浆液出血性生殖道排出物。因肿瘤坏死而有恶臭。常舔病变部位。
[诊断]
(1)存在典型的分叶、菜花状、出血的肿块。
(2)细胞性吸取物或压片、涂片是可靠、价廉的诊断方法。样品用Diff-Quik或别的血液学染料染色。涂片上分布着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细胞大小比较一致。每一个细胞都有大的圆形的核和明显的核仁,细胞的胞浆中等量,含数量和大小不一的空泡。有些常见肿瘤分裂象。
(3)病理组织学诊断是有帮助的,但不能将TVT与别的肿瘤区分开,如组织细胞瘤、淋巴肉瘤、无颗粒的(间变的)肥大细胞瘤。
(4)染色体组型是最准确的诊断试验,因为这种肿瘤细胞的染色体是59±5个,是很有特征的。
[鉴别诊断]
在发现肿块以前,浆液出血性排出物可能与下列情况混淆:发情、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
必须排除生殖道粘膜的其他肿瘤,特别是鳞状细胞癌。
[治疗]
(1)外科切除可能能治愈,但手术后常见复发。有人提出,肿瘤细胞有可能移植到切口部位,因而造成复发。
(2)根据肿块的大小和部位,电外科和冷冻外科可以结合或替代外科手术。
(3)放射疗法,单独或与外科手术结合,能够治愈。
在一篇研究中,一次放射剂量就足以治愈8只犬中的7只。总剂量通常建议为15~20Gy。局限性疾病可望100%治愈。
(4)化学疗法在治疗TVT中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它对转移性病例特别有用。给长春新碱,剂量为0.025mg/kg(最大剂量为1mg),静脉注射,1周1次。治疗的长短取决于退化的速度; 治疗3~6周通常即可。第一次治疗2周内应见到肿瘤明显消退。长春新碱治疗的副作用少见,但可能有恶心,呕吐,一时性白细胞减少和可恢复的外周神经病。
(5)据报道,实验性移植的肿瘤几个月后能自然退化。退化可能与免疫应答有关。自发性肿瘤自然恢复的比率不明。
[患畜监护]
(1)在肿瘤退化以前,限制与其他犬接触。
(2)化疗时,注意动物是否呕吐。治疗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数是否减少。
(3)监测复发,特别是在外科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式时。
(4)原发性肿瘤治疗后迟至2年曾见到转移。定期体格检查和放射学摄片可能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