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大性骨关节病
【主症】
呼吸困难、发咳、四肢对称性肿胀、跛行、四肢疼痛、肺病变、长骨肥大且增粗。
【诊断要点】
①肢体对称性肿胀。本病多发生于指骨、掌骨、趾骨、桡骨、尺骨、胫骨、腓骨等。臂骨及股骨少见。通常病变由四肢远侧端逐渐侵害近侧端,呈双侧对称性发生。但也有个别的病例肢体或某个部位的骨肿胀。
②因四肢骨肿、痛而出现跛行。病犬咳嗽、呼吸困难,尤运动后加重。
③X光检查,骨膜性新骨形成,骨皮质为正常的2~3倍厚。
【治疗】
为消除骨膜性骨增生,可行迷走神经切断术,阻断胆碱能神经的冲动传导。
2.蛇毒中毒
【主症】
炎性肿胀、疼痛、组织坏死、发热、心悸。
【诊断要点】
①局部表现。被蛇咬伤的部位,有毒牙的穿刺孔,创口出血不多,在齿痕之间有两个大而明显的毒牙孔。咬后1~2小时,在皮下和肌肉内出血、肿胀,肿胀呈向心性发展。6~7小时后,肿胀向外周蔓延。肿胀部坏死、破溃形成大的溃疡,有的出现局部淋巴结肿胀。
②全身症状。发热、心悸、寒颤、痉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不能站立,最终多因不治而陷入昏迷而死亡。
【治疗】
①刚刚咬伤时应压迫咬伤部位,促进毒素排出,必要时切开咬伤部位排毒。如果是四肢被咬伤,则应立即在咬伤部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并使犬安静,以减少毒素吸收。
②应用氧化剂和鞣酸使毒素变性。可用1%~5%的高锰酸钾清洗伤口或注入局部组织。将0.5%的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在肿胀周围作环状封闭。
③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每次8~12片,每天4次。快速静脉滴注抗蛇毒血清,配合对症治疗。
3.肾病综合征
【主症】
蛋白尿、浮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诊断要点】
①持续性蛋白尿、少尿、腹水、浮肿。
②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A/G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增加,超过300毫克%。浮肿明显时,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液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增加。
③尿蛋白阳性,尿密度升高,管型尿。
【治疗】
①早期肌肉注射泼尼松,0.5~2毫克/千克体重,维持剂量为0.55毫克/千克体重; 同时应用地塞米松0.5~2毫克,口服,连续用药2~4周,若无好转,则应停药。
②少尿或浮肿严重的犬,在限制摄入食盐的前提下,为促进水、钠排泄,可选择利尿剂,如10%~25%的葡萄糖、20%的甘露醇(0.25~0.5毫升/千克体重)缓慢静滴。应用双氢克尿塞500毫克,口服; 利尿酸25~50毫克,口服; 速尿40~50毫克,口服或2~4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同时应注意补钾。
③心衰时应用洋地黄制剂。
④抑制抗体生成。用伊木兰,2~3毫克/千克体重,口服;环磷酰胺,0.2~0.4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口服; 消炎痛,0.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⑤舒张动脉及抗血小板凝聚。潘生丁,0.5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口服。
⑥降血脂。血脂高的患犬应用祛脂乙醚制剂,15~3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2~3次。
⑦腹膜灌流。每天2~3次,连用2~3天。
⑧防治感染。应用氨苄青霉素,30~50毫克/千克体重; 头孢拉啶,30~5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或皮下注射,每天2~3次。
⑨应用中药真武汤、归脾汤、知柏地黄丸等。
4.粘液水肿
【主症】
皮肤与粘膜浮肿、皮肤肥厚、被毛粗刚、肥胖、不活泼、性欲减退。
【诊断要点】
①急性病犬全身散在性凹陷水肿或丘疹,或大小不等的水疱,肿胀处皮肤呈半透明状,无红、肿、热、痛、痒等反应,被毛稀少、脱落,皮肤透明度降低。
②慢性病犬头、颈、躯干、尾部或肢端出现散在内含粘稠丝状或胶冻样粘蛋白物质的丘疹或结节,偶有化脓或溃疡。患部斑状脱毛。
③组织活检。毛根鞘和皮脂腺水肿,空隙间有粘蛋白沉积。真皮上部可见局限性界限不清、大小不等的囊肿,有大量粘液蛋白沉积,并在无定形粘液基质中,散布梭形或呈星芒状纤维细胞。
【治疗】
①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0.25毫克/千克体重; 或氢化可的松,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2次,连用3~5天。严重者增加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②当存在感染时,则应用氨苄青霉素30~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5.犬丝虫病 (详见141页)
6.肺源性心脏病 (详见291页)
7.蛋白漏出性胃肠病 (详见268页)
8.特发性心肌病 (详见301页)
9.肾小球肾炎 (详见241页)
10.全身性红斑狼疮 (详见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