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三、狂犬病
    来源:辈宠网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动物表现极度的神经兴奋而致狂暴不安和意识障碍,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狂犬病。人主要通过咬伤受染,临床表现为脑脊髓炎等症状,亦称恐水症。

【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呈子弹形或试管状外观,为单股RNA。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作疫苗。病毒可被各种理化因素灭活,不耐湿热,56℃15~30分钟或100℃2分钟均可使之灭活,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缓冲溶液保存的感染脑组织中病毒至少存活1个月,在4℃以下低温可保存数月之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败,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保持活力达7~10天。

【流行病学】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但在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物为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蝙蝠)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狼、狐、貉、臭鼬和蝙蝠等)是狂犬病毒主要的自然储存宿主。野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本病易感,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本病的危险疫源而长期存在,当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则可能传播本病。蝙蝠是本病病毒的重要储主之一。患狂犬病的犬是使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也有健康带毒动物起传染源的作用。

本病的传播方式系由患病动物咬伤后感染,或健康动物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患病动物唾液而感染,病犬的唾液在出现症状前的1~2周便含有病毒。此外,还存在着非咬伤性的传播途径,人和动物都有经由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感染的病例,值得注意。

【症状】

潜伏期长短差别很大,短者1周,长者1年以上,一般为2~8周。咬伤头面部及伤口严重者潜伏期较短,咬伤下肢及伤口较轻者潜伏期较长。

1.犬 潜伏期约3周,大致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病犬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强迫牵引则咬主人,情绪不安、异嗜、反射机能亢进,轻微刺激即高度惊恐,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唾液分泌增多,此期为1~2天。兴奋期病犬多在野外流窜、夜不归宿,高度兴奋、攻击人畜,此时狂暴和沉郁交替出现。沉郁时卧地睡眠,但不久又立起,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接着再次发作,并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和反射紊乱,狂叫、流涎、尾下垂,眼球凹陷、散瞳或缩瞳,此期持续2~3天。最后进入麻痹期,极度消瘦,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大量流涎,四肢及后躯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一般病程为5~6天。

2.猫 一般表现为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发作时不断咪呜并攻击其他猫、动物和人。因常接近人,且行动迅速,常从暗处忽然跳出,咬伤人的头部,因此猫得病后可能比犬更为危险。

3.牛、羊 主要是牛。狂暴型病初沉郁、反刍及食欲减少,接着出现阵发性兴奋,表现冲撞墙壁、磨牙、流涎、嚎叫、性欲亢进,攻击人畜等。兴奋发作后,有短暂停歇,之后又再次发作,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流涎、叫声嘶哑、里急后重等,最后衰竭死亡。羊的狂犬病较少见,症状与牛相似,多无兴奋症状,或兴奋期较短,末期常麻痹而死。

4.马、驴 病初常见咬伤局部奇痒,以致摩擦出血,性欲亢进。兴奋时紧咬桩柱,亦冲击其他动物或人,有时将自体咬伤、吞食异物等。最后发生麻痹、流涎,不能饮食,衰竭而死。

5.猪 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反复用鼻掘地,攻击人畜。发作间歇期常钻入垫草,稍有音响立即跃起,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常麻痹死亡,病程2~4天。

【病变】

本病无特异性变化,只有反常的胃内容物,可以视为可疑。病理组织学变化见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在大脑海马回及大脑皮质、小脑和延脑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一种界限明显、呈圆形至卵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

【诊断】

本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有时因潜伏期特长,查不清咬伤史,症状又易与其他脑炎相混而误诊。当动物或人被可疑病犬咬伤后,应及早对可疑病犬做出确诊,以便对被咬伤的人畜进行必要的处理。实验室确诊包括包涵体检查、荧光抗体检查、动物接种及血清学检查等。

1.包涵体检查 切取海马回等脑组织放在吸水纸上,切面向上并用载玻片轻压切面制成压印片,随即滴加曼氏染色液,数秒后水洗,室温干燥镜检。若在神经细胞浆内见有直径3~12μm,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着染(鲜红色)及嗜碱性(蓝色)小颗粒即为包涵体;神经细胞染成蓝色,间质染成粉红色,红细胞染成橘红色。

2.荧光抗体检查 分别制备大脑、小脑及海马回压印压片各2片,干燥后于15~20℃用丙酮酸固定4小时。然后取3~5个工作价浓度的荧光抗体,分装于2支小试管,分别等量加入正常鼠脑20%悬液,37℃感作60分钟(震荡数次);进而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分别滴加在压印片上,37℃放置30分钟,再以PBS液泡洗10分钟;以后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用缓冲甘油封载,镜检。若在胞浆内见有亮黄绿色的颗粒或斑块,而以感染鼠脑悬液吸收的荧光抗体染色的压印片无特异性荧光染色,即可确诊。

3.动物接种 取脑或唾液腺等病料加缓冲盐水研磨成10%乳剂,无菌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脑内接种5~7日龄乳鼠,每只0.03ml,每份标本接种4~6只乳鼠。乳鼠在接种后继续由母鼠同窝哺养,3~4天后如发现哺乳减退、痉挛、麻痹死亡,即可取脑检查包涵体。如经7天仍不发病,可杀死其中2只,剖取鼠脑做成悬液,如上传代。如第二代仍不发病,可再传代。连续盲传三代总计观察4周而仍不发病者,为阴性。也可应用3周龄以内的幼鼠,如上进行脑内接种。

4.血清学检验 可用于病毒鉴定、狂犬病疫苗效果检查以及病人诊断等。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交叉保护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以及间接免疫酶试验(HRP-SPA)等。一般实验室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法为中和试验。近年来已将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狂犬病的诊断,特别适用于区别狂犬病病毒与该病毒属的其他相关病毒。

【预防】

普及预防狂犬病的知识,提高对狂犬病的识别能力。对疫区或受威胁地区的动物进行预防接种(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类);加强国境检疫,未接种疫苗的犬进入国境时必须隔离观察6个月;城乡居民及机关单位的犬、猫必须进行强制性疫苗普种并登记挂牌,对无主犬、猫,必须扑杀;动物患狂犬病后,应予扑杀,以防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