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四、伪狂犬病
    来源:辈宠网

1902年,匈牙利首先发现该病,目前该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征,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现象。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

【流行病学】

依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较长期的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粪屎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呈球形,含有双股DNA,能在多种组织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最敏感。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55~60℃经30~50分钟才能灭活。

【症状】

1.猪 猪的临床症状随年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

(1)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症状最严重,往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神经症状出现后1~2天死亡,病死率可达100%。若发病6天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希望,但可能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瞎眼、偏瘫、发育障碍等。

(2)青年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4~8天。

(3)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打喷嚏或咳嗽,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很少见到神经症状。

(4)怀孕母猪于受胎40天后感染时,常有流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怀孕后期感染的则产出木乃伊胎,也有活产胎儿,但胎儿因活力差,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2.犬、猫 犬、猫发病有奇痒,与猪、鼠类有接触史,病死率极高,病犬在开始的淡漠之后发生不安,拒食,蜷缩而坐,时常更换蹲坐的地点,体温升高,且常发生呕吐。经消化道感染的病犬常剧烈流涎,吞咽困难。起初病犬凝视和舐、擦皮肤上损伤之处,稍后痒觉增加,搔抓啃咬痒处,在几小时后可能产生大范围的烂斑,周围组织肿胀,甚至形成很深的破损。有的病例不见上述症状,但病犬呻吟,表现身体某处有疼痛。部分病犬可见类似狂犬病的症状,病犬啃咬,撕碎各种物体,跳墙,但对人绝不攻击。此外,两瞳孔常大小不等,起初兴奋反射增高,后来瞳孔反射、肌肉感觉及表面和深部反射能力降低。在大部分病例中可见头部、颈部及唇肌间断的抽搐,呼吸困难。常在两天内死亡。

【病变】

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部充血,扁桃体、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都非本病特有的变化。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变化。

【诊断】

本病多发生于鼠类猖獗的猪场,常引起各种家畜发病。小猪神经症状明显,大猪症状似同流行性感冒,怀孕母猪有流产与生产木乃伊胎。根据以上情况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应送有关单位做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运动接种试验。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同时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U、链霉素1mg,放入4℃冰箱内过夜。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于后腿外侧部皮下注射,家兔1~2ml、小鼠0.2~0.5ml,家兔接种后2~3天、小鼠2~10天(大部分在3~5天)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的皮肤发生剧痒。家兔、小鼠抓咬患部,以致呈现出血性皮炎,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进行回顾性诊断和检疫时,可用免疫荧光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也有人用皮肤变态反应进行检疫,此法虽简便易行,但检出率较低。

2.鉴别诊断 对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应与链球菌性脑膜炎、水肿病、食盐中毒等鉴别。母猪发生流产、死产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猪布氏杆菌病、猪病原体病等鉴别,参见猪细小病毒病。

(1)链球菌性脑膜炎:除有神经症状外,常伴有血症及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白细胞数增加。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

(2)水肿病:多发生于离乳期。眼睑浮肿,体温不高,进行实验室检查。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动物接种试验。

【防治】

1.综合性防治措施 鉴于猪是本病毒的重要保存者,引进种猪时应注意隔离观察,防止带入病原。消灭饲养场的鼠类,对本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发生本病的猪场,应将病猪隔离扑杀,对场内的易感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畜舍及用具每隔5~6天消毒1次,粪便发酵处理。

2.免疫预防 目前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预防的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表明,弱毒疫苗免疫后仍然能感染强毒而不发病,但可继续排毒成为隐性感染,造成本病的再流行。灭活疫苗效果稍好一些,免疫母猪后,可提高小猪母源抗体水平,使小猪母源抗体持续时间较长,但也可干扰对小猪直接免疫时小猪产生免疫抗体,所以免疫预防本病,应重点加强小猪的免疫。

3.免疫程序 使用弱毒疫苗及灭活疫苗免疫,一般小猪6~14周龄首免,4~6周后再免一次,免疫期可达5~6个月。就现有诊断技术,弱毒苗及灭活苗所产生的抗体与强毒感染所产生抗体,用目前监测方法均无法区别,使本病的控制与扑灭仍有很大麻烦。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基因工程疫苗可克服弱毒疫苗及灭活疫苗的不足。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的ADV的许多基因缺失突变毒株,制成基因缺失疫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