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种小而细长的线虫寄生于犬小肠前段的粘膜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虫体透明,长数毫米,剖检时肉眼几乎看不见。寄生性虫体全是雌虫。雌虫在肠粘膜产卵后,很快形成胚胎,孵化后随粪便排出。在适宜条件下迅速发育形成侵袭性幼虫 (约2天),感染性幼虫经皮肤、口腔粘膜感染宿主,经血液循环和肺移行到肠道,蜕皮发育为成虫,并从粪便中排出幼虫。病初患犬无明显变化,随之出现消瘦和生长发育不良,拉稀并带有血丝,有些患犬表现明显肠炎、腹泻带血和大量粘液。继发感染,往往预后不良。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①龙胆紫 (肠衣片),30—60毫克,1日2次,连续7—10天;②碘化二噻扎宁,10毫克/公斤,口服连续5天;③海群生,10—20毫克/公斤,口服。此外,连续饲喂0.01—0.05%噻苯唑的日粮可防止成熟类圆线虫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