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球虫病
    来源:辈宠网

球虫病是鸡和其他家禽常见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也是幼鸡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病引起的,病鸡出血性下痢,以使盲肠、小肠前端和直肠黏膜出血坏死为特征。鸡的肠管上皮细胞被寄生后,就引起发病,是一种呈地方性急性流行病,对雏鸡的危害十分严重。该病分布广,各品种的鸡都可感染,成鸡不发病而成带虫鸡,是传播球虫的重要来源。寄生在鸡肠道的球虫为艾美耳属球虫,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有9个种,我国现已发现的有8种。寄生在盲肠中的有盲肠型球虫(又称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小肠中的有4种球虫(包括毒害、堆型、巨型、布氏艾美耳球虫),以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柔嫩艾美耳球虫危害盲肠引起出血性肠炎,致死力最高,1~2日即发生死亡。

【病原】在鸡粪便中所见到的是球虫卵囊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大小为例:最大的达25微米×20微米,最小的20微米×15微米,平均为22.62微米×18.05微米;卵囊的外层为卵囊壁,多光滑,由内外角质膜、卵囊外壁和卵囊内壁三层所组成。在卵囊内有一团呈球形的卵囊质,有一些卵囊在其一端具有一微孔,有些在微孔上有极帽。

球虫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鸡吃到球虫的孢子化卵囊而发生感染。卵囊随病鸡的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26~32℃)、湿度及氧气充分的条件下,经24~48小时发育成孢子化卵囊(内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又含2个子孢子)。它随着病鸡的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场地,引起广泛传染。当鸡吃了孢子化卵囊之后,卵囊壁为消化液所溶解,子孢子游离出来,随即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内,继续发育成裂殖体。裂殖体以裂殖生殖(无性繁殖)的方式在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形成许多裂殖子,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裂殖子从破坏的细胞中逸出,又侵入新的上皮细胞。如此反复的经过几代的裂变生殖后,就出现配子生殖(有性繁殖),即产生雄性和雌性配子。它们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迅速成一层被膜,而后离开上皮细胞,到肠管随粪便排出体外,即为常在粪便中检查时所见到的卵囊。孢子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能存活6个月之久。干燥和高热能杀死卵囊,55℃10分钟即可杀死全部卵囊。寒冷则只能使卵囊停止发育,并不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幼雏,15~45日龄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1日龄以内的幼雏很少发生球虫病,这可能是由于通过鸡蛋带来的免疫力之故。

该病通常在雨水较多、气温在22~30℃的春夏季多发生。传染方式主要是由雏鸡吃了球虫孢子卵囊而发生感染。病禽、家禽、苍蝇、甲虫、蟑螂以及人的手、脚和用具等,也都可以机械地传染本病;康复鸡是传染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一般小鸡感染的球虫病都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毒害艾美耳球虫则都是寄生在小肠黏膜内,以中鸡和成鸡易感染,引起肠型球虫病。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因鸡吃进球虫孢子卵囊而受感染。凡鸡粪成堆的地方都是传播中心,鸡粪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也是重要的传染来源。在孵化、育雏季节,特别是温暖、潮湿、肮脏的环境里最易流行。饲养不良,鸡群拥挤,配料不当,维生素缺乏,都是主要的发病诱因。特别是应指出的是马立克病与本病关系密切,患马立克病的雏鸡,对本病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都显著提高;反之,幼鸡得本病后,也能增加马立克病的发病率。

【症状】急性型多发于小鸡。病初精神不振,全身衰弱,拥挤一处,闭眼打瞌睡,头蜷缩,翅下垂,羽毛倒立,经常下痢。粪稀带血或完全是血,呈淡红色或紫红色,肛门周围沾满粪便。由于失血多,鸡冠苍白、贫血。病鸡不食或食欲减少,但嗉囊常积食。一般病程4~10天,死亡率50%以上。少数可以痊愈,但一般生长停滞,成年后产蛋减少。慢性型见于中年鸡和成年鸡,病程慢,仅少数表现症状。病鸡食欲减少,形体消瘦,羽毛松乱、污秽,不爱活动,冠与肉垂苍白、贫血,间歇性下痢,两腿无力,不能站立。

【诊断】(1)急性盲肠球虫症(Et):主要由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发病。主要侵害盲肠,引起出血性肠炎。病鸡表现精神萎顿,有血便,发病后1~2日即发生死亡。剖检时,盲肠肿大出血,充满血液或血样凝块,黏膜肥厚,有许多出血斑并发生糜烂。

(2)小肠球虫病(En):主要由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发病。主要侵害小肠中段,引起出血性肠炎。病鸡表现精神萎顿,排泄大量黏液样血便,经过1~2日发生死亡。生存者营养不良,易受其他感染而导致死亡。剖检时,小肠中段肠管呈暗红色肿胀。切开肠管,可见黏膜面有多数出血小点与球虫增殖的白色小点相间在一起。

(3)慢性小肠球虫症(Ea):主要由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发病,球虫侵害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病鸡表现衰弱,营养不良,贫血和下痢。剖检时,小肠增生肥厚,肠管变粗,弹力消失,外观上呈明亮的灰白色,黏膜面可见黏膜肥厚和球虫增殖的白色小点。

病理组织学检查:E盲肠黏膜有出血和坏死,并有多数大型球虫裂殖体排列在黏膜之中,E的小肠黏膜全部遭到破坏,黏膜中有大量的球虫裂殖体和出血。Ea的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中有大量球虫卵囊和配子体。

【治疗】治疗球虫病的药物较多,应早诊断早用药,宜采取两种以上的药物交替使用,否则易产生抗药性,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1)白僵蚕少量,生大黄、地鳖少量,桃仁泥、生白朮、川桂枝、白茯苓、泽泻、猪苓、苦参各等份混合研成粉末。每只鸡每天6克拌料,连喂5天。

(2)四黄散:黄连4克,黄芩15克,黄柏6克,大黄5克,混合研成细末。小鸡每只每次2克,1天2次。

(3)常山柴胡合剂:常山500克,柴胡100克,水5升,煎汁,灭菌后保存。1月龄小鸡每只每天喂10毫升,连用5天。

(4)鬼见愁60克,马齿苋30克,地锦草30克,凤尾草40克,车前草15克。煎汁饮水。可以供给100只1月龄小鸡一天用完。

(5)柴胡、常山、苦参、青蒿、蛇床子、旱莲草、贯众、白茅根、白头翁、仙鹤草、地榆(地榆粉成末),将以上各药等份混合研成粉末。按2%~4%混于饲料中,防治球虫病效果良好。

(6)利用青蒿煮水,拌料或饮水,亦能防球虫,效果也好。

(7)常鸦球虫净:常山50克,鸦胆子10克,苦豆子15克,青蒿(阴干)50克,三七30克,共为末,在饲料中添加1%或水煎按0.5%饮水,连饮3天。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