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休克
    来源:辈宠网

机体主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当机体受到某些致病因素作用后, 体内发生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 循环血液量及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 致使重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导致组织细胞严重缺氧和器官损害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任何家畜均发生, 多见于马。

原因及分类 根据发病的原因, 休克可分为: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于血浆大量外渗的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大失血、严重脱水, 引起血液总量减少而发生休克。该型休克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特点是血压降低,心输出量减少, 中心静脉压降低和外周阻力增加, 一般属于低动力型休克。②损伤性休克 又称神经源性休克, 常发生于外伤、战伤、骨折、挤压伤及在感觉神经分布丰富的部位进行麻醉不确实的手术。此时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及外伤时的剧烈疼痛以及脑、脊髓损伤而引起休克。该型休克由于外周血管扩张, 血管容积增大, 静脉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③感染性休克。也称中毒性休克或败血症型休克。常发生于病原微生物严重感染时。该型休克根据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 可分为低动力型和高动力型两种。前者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 外周血管阻力增高的低排高阻型, 后者则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多,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高排低阻型。关于感染性休克出现不同类型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了。④心源性休克。较常见于严重心律紊乱。如弥漫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等, 因心肌收缩力减弱致使心输出量显著减少而引起。本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特点是心输出量显著减少, 动脉血压降低, 外周阻力多呈代偿性增高。⑤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药物及血清制剂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是致敏机体再次与致敏原(药物、血清等)接触所致。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引起微循环淤血、血浆外渗, 静脉回流量及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发病机理 休克时循环障碍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循环是指血液从小动脉流入小静脉之间微细血管部分,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是发生各型休克的基本环节。微循环灌流量主要取决于微循环灌流压和微循环阻力。当微循环灌流压降低或微循环阻力增大时,都可使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微循环灌流压取决于有效循环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当血液总量急剧减少,心输出量明显降低,血管容量突然增大时,均可使微循环灌流量减少。而微循环阻力越大,通过微循环的血量则越少。在严重烧伤、创伤、感染时,血液粘滞性升高,阻力增大、血流缓慢都可引起微循环血流量减少。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变化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早期阶段的微循环缺血期(微血管痉挛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中期阶段的微循环淤血期(微血管扩张期或淤血性缺氧期)和晚期阶段的微循环凝血期(微循环衰竭期或弥散性血管凝血期)。尽管引起休克的原因不同但微循环障碍却是有共同的特点及其同样的转归,神经系统、内分泌、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及物质代谢等因缺氧而发生严重机能障碍是微循环障碍的结果,也是家畜发生休克致死的根本原因。

症状及诊断 休克初期表现兴奋状态。是机体调动体内各种防卫机能进行代偿,称为休克代偿期,动物兴奋不安,血压无变化或稍增高,脉搏快速充实,呼吸数增加,粘膜发绀,皮肤潮湿,皮温降低,无意识的排尿、排粪。兴奋期很短,瞬间即逝,常被忽视。兴奋后期进入沉郁状态。病畜饮食欲废绝,对刺激无反应,呼吸浅表不整,脉搏弱有间歇,反射微弱,可视粘膜苍白,瞳孔散大,肌肉松弛,四肢厥冷,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肌肉颤抖, 出冷汗,动物呆立不动,牵行时摇晃,重心不稳,如不及时抢救,将很快进入麻痹期,病情恶化而死亡。

早期准确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除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外,必须注意:①血液循环状况。用手指按压齿龈或舌边缘,血流再充盈的时间较慢(正常者小于一秒)。可视粘膜发绀。②休克时病畜体温低于正常,四肢末端及耳、角根、尾等部变冷。③休克时,呼吸次数增加,心率显著加快,早期脉快而有力,继而无力,最后甚至不能触及;血压降低,通常是动脉收缩压下降;④测定中心静脉压了解循环血量与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关系。当动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较低或正常,则表明血容量减少应进行输液。如动脉压降低而中心静脉压明显增高则表明血容量并未减少或减少不明显,排血功能降低,应改善心脏功能;⑤休克未伴发肾功能不全者可出现少尿及尿液浓缩,若休克伴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除少尿或无尿外并能出现尿比重降低、等渗尿或伴有管型;⑥测定有效血容量有助于休克的早期诊断,也是合理输液的一个指标;⑦心电图可以诊断心率不齐,也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重要依据;⑨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和非蛋白氮等的检查对诊断休克和进一步判明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疗 ①消除病因。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给与相应的处理,如出血性休克主要是止血,中毒性休克则应尽快消灭感染源,对化脓灶、脓肿、蜂窝织炎要迅速进行外科处理,必要时切开,通畅引流。早期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对损伤性休克应选用镇静止痛药,应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骨折部位用制动绷带包扎。在休克进行期中除危及生命须紧急抢救的手术外不应进行较大的手术。②补充血容量,宜进行输全血、输血浆,补给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在休克早期可输给乳酸钠及复方氯化钠溶液。在严重休克时,可用碳酸氢钠林格氏液或碳酸氢钠葡萄糖液,休克后期应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并加维生素C和适量氯化钾。但不宜输给大量葡萄糖溶液,以免导致血液低渗状态,发生细胞水肿。③改善心脏功能,常用提高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异丙基肾上腺素及多巴胺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促进心肌收缩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常用以治疗中毒性、过敏性、外伤性、出血性休克。④调整代谢障碍。休克时应纠正酸中毒和缺氧症,促使水、盐代谢正常,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度酸中毒可输给生理盐水和乳酸钠林格氏液。较重的用5%碳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维生素C等。休克时间较长,细胞坏死,应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⑤对症治疗。在休克后期当病畜出现全身各系统机能障碍时,应及时补糖、输氧、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以维持各器官的机能和改善畜体的状态。⑥加强病畜的饲养管理,保持病畜安静,注意保温和保持畜舍通风良好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