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髋臼变浅、股骨头不全脱臼、跛行、疼痛和肌萎缩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 (遗传和环境应激因素) 所致的复合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大型品种的幼年犬,发病率可高达50%,小型品种的犬也可发生。该病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环境因素促进病的发生。通过选择与髋关节正常的犬交配,禁止患犬繁殖,可降低其发病率。犬在出生时,髋关节物理检查和X射线摄影均正常,因而有人反对先天性说法。大多数犬发病是在5—12个月龄间,很少迟于36个月龄才发病,患犬因髋关节不稳定,出现步态异常,大腿肌肉萎缩、疼痛; 耐受锻炼能力差; 爬楼梯困难,行走时有时可听到一种“咔嗒”声或行走拱背; 患犬可出现上述一种或几种症状。髋关节触诊患犬疼痛,关节不全脱臼试验时(即向外侧提举髋关节或轴压内收,后者可迫使关节不全脱臼; 然后外展患肢,股骨头重新滑入髋臼)产生一种“popping”声,称之为Ortolani症状,病性严重者,每动一次都会出现不全脱臼。X射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应用X射线和组织学对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检查可见:①出生—30日龄: 几乎正常,极少数见圆韧带水肿、顶端呈点状出血,少数韧带纤维损伤;②30—60日龄: 股骨头不全脱臼和前背侧髋臼发育不良,触诊可辨别出不全脱臼,圆韧带变长但不紧张,组织学检查髋臼轮廓大于股骨头,前背侧缘不再呈锐形。③60—90日龄: 股骨头不全脱臼更显著,股骨头不再深合于髋臼内; 髋臼前背侧支异常骨化增多,关节囊轻度增厚和松弛; 圆韧带从髋臼窝再度拉长,肿胀,并损伤而粗糙; 股骨头移位、髋臼支变形。④12—20周龄:股骨头不全脱臼,关节不吻合,髋臼支发育迟缓,各种组织形态显著改变。⑤20—35周龄: 髋臼背侧因负担过重,软骨纤维素生成,软骨软化,并发生微型骨折; 关节面软骨呈象牙质变,暴露的软骨下骨头致密、硬实、光滑、发亮; 关节囊极度增生,严重限制关节活动;⑥9月龄以后: 髋关节发展为退化性关节病,股骨头、颈和髋臼周围不同程度地出现外生骨疣,表面粗糙不平;象牙质变更加显著,股骨干可弯曲成“S”形。X线摄影时,患犬必须镇静或全身麻醉,采用仰卧位姿势,两后肢向后拉直、放平,并向内旋转,使两膝盖骨朝上,中心线对准股中部进行拍摄。发育异常的髋关节,X射线主要症状是髋臼浅、股骨头小而扁平,其次为股骨头不全脱臼和退化性关节病。本病的治疗可应用阿斯匹林、保泰松等镇静消炎药减轻疼痛,但保守疗法难以持久见效,临床上常以手术根治、常用的手术有:①骨盆切开术;②耻骨肌切断术;③股骨颈切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