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细菌性传染病
    来源:辈宠网

1.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流产,因此,本病又称为传染性流产。就犬而言,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全身症状。特征是生殖器发炎,引起流产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1)病原及流行:布氏杆菌属有6个种,其中感染犬的主要是流产布氏杆菌、马耳他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及犬布氏杆菌。

该菌抵抗力较强。在毛皮和衣服上能生存150天,在干燥土壤中可生存37天;在阴暗处能存活6个月。100℃下,数分钟死亡。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弱,1%来苏儿、2%福尔马林、5%新鲜石灰乳、0.1%升汞等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布氏杆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但对青霉素不敏感。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犬和带菌犬。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犬,在分娩和流产时,大量布氏杆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中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有人证实该菌不仅可以从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而且还可以从正常的皮肤、黏膜侵入体内。病犬的精液中有大量病原菌存在,也可经配种引起感染。

(2)症状: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约两周,长的可达半年。大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妊娠母犬的主要症状是流产,通常是在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前一般体温不高,阴唇和阴道粘膜红肿,阴道流出淡褐色或黄红色分泌物,由于发生子宫内膜炎,往往屡配不孕。公犬可能发生睾丸炎、睾丸萎缩、副睾丸炎、前列腺炎以及淋巴结炎和菌血症,可能导致雄性不育。患病犬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腱鞘炎并导致患肢跛行。

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被局部淋巴结所抑制而不发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引起体温升高。病原菌通过血液进入脾脏、肝脏及全身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形成多发性病灶。寄居于网状内皮系统的布氏杆菌,可反复侵入血液循环,在机体的某些部位发生转移性病灶。如病原菌侵入关节、腱鞘、骨髓、乳腺、睾丸、淋巴结等处,则发生关节炎、腱鞘炎、骨髓炎、乳腺炎、睾丸炎、淋巴结炎。

病原菌经血液侵入妊娠母犬的子宫,在子宫黏膜与胎盘之间发育繁殖,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或坏死性炎症,破坏了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的血液循环及其联系,断绝胎儿营养供给;或病原菌于胎儿胎盘病变部通过血液或羊水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败血症,综合上述原因,造成胎儿死亡,发生流产。由于子宫黏膜与胎儿胎盘之间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或坏死炎症的结果,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黏连,流产或分娩后,胎衣停滞。还可因其他细菌感染发生子宫炎、卵巢炎,从而引起不孕。如妊娠母犬在后期被感染或具有一定免疫力时,则病程发展缓慢,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受害轻微,往往正常产或早产,但仔犬容易夭亡。

犬感染布氏杆菌后,常发生流产,其原因是在胎盘组织液中含有一种稀有糖,即赤藓醇,能刺激布氏杆菌生长,导致妊娠母犬流产。

(3)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本病的早期可试用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同时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B1,效果更好。

(4)防疫措施:布病疫区的犬群,每年进行两次检疫,犬用凝集反应为宜。检出的病犬严格隔离,严禁与健犬接触,固定散放场地。尽量做到自繁自养。新购入的犬,隔离观察一个月,做两次检疫,确认健康之后方能解除隔离。每年配种前,种公犬必须进行检疫,确定健康方能参加配种。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犬舍及运动场用10%石灰乳或热火碱液等消毒;产犬舍及用具每次使用前应彻底消毒。病犬不多,经济价值不大的,可以捕杀,尸体要深埋。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犬,可以隔离治疗。

2. 沙门杆菌病

沙门杆菌病又叫副伤寒,是由沙门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以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1)病原及流行:沙门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或数月。该菌于60℃1小时,70℃20分钟,75℃5分钟死亡。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许多沙门菌具有产生毒素的能力,尤其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等的毒素有耐热性,经75℃1小时仍有毒力,能使人和动物发生食物中毒。

病犬、隐性沙门杆菌病畜(禽),以及患过此病的病畜(禽)所产的乳、肉、蛋是主要的传染源。鼠类、禽类、蝇等可将病原体带入犬舍引起感染。胃肠道的传染病,最常见的是传染源与污染的食物、水或其他污染物接触所引起。用未煮沸或未加工的食物喂犬亦可引起感染。另外,兽医院的污染物和装食的容器,医院的犬笼子、内窥镜设备等,均能传播本病。

(2)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随感染细菌的数量、动物的免疫力、并发因素及并发症的不同而有区别。主要表现有胃肠炎型、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以及长时间不出现临床症状的带菌状态。

①胃肠炎型:多数急性病例,与该菌接触3~5天即开始出现体征。最初发烧40~41.1℃,不适、厌食、呕吐和腹泻。腹泻分水样和黏液样,重症可出现血样便。发病后几天内体重减轻,腹泻明显,黏膜苍白,虚弱,脱水,毛细血管充盈不良,休克。死前出现黄疸。有的病犬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征有应激性过盛,后肢瘫痪,失明,抽搐。急性胃肠炎可引起肺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鼻出血。

②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犬沙门胃肠炎过程中常发生暂时的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常见于幼犬。无论是否有胃肠道症状,都可出现体温降低、全身虚弱及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症状。

急性沙门杆菌感染的犬只有少部分死亡,死亡率在10%以下。急性腹泻的犬可在3~4周后恢复,康复后的犬通常排菌6周。

其他症状如流产,死胎,出生的幼犬衰弱,可能是因子宫内感染引起。阴道排泄物、胎盘常有沙门杆菌生存。生存的幼犬体弱,消瘦。

(3)治疗:首先隔离病犬,加强饲养管理,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饲料。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氯霉素0.02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4次,连用4~6天;肌肉注射量减半。呋喃唑酮,0.01克/千克体重,分2次内服,连用5~7天。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0.02~0.04克/千克体重;甲氧苄氨嘧啶,0.004~0.008克/千克体重,分两次内服,连用一周。也可用大蒜5~25克捣成蒜泥内服,或制成大蒜酊内服,每日3次,连服3~4天。

为维持心脏功能,用0.5%强尔心注射液1~2毫升(幼犬0.5~1毫升)进行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为防止脱水,可静脉注射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为制止出血,可内服安洛血,每次5~10毫克,每日4次。为清肠制酵、保护胃肠黏膜,可用0.1%高锰酸钾液,或活性炭和次硝酸铋的混悬液,进行深部灌肠。

(4)防疫措施:消除病原体的来源,禁喂具有传染性的肉、蛋、乳类等;严格控制耐过副伤寒的带菌犬或其他带菌畜禽与健康犬接触,注意灭鼠灭蝇。将病犬或疑似患病的犬隔离观察和治疗。指派专人管理,禁止管理病犬的人员进入安全犬舍,以防带入病菌而感染。对病犬舍及其用具用10%石灰乳、3%火碱溶液进行消毒。病犬尸体要深埋或烧掉,严禁食用,以防人受感染。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