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蜘蛛昆虫病
    来源:辈宠网

1. 疥螨病

疥螨病是由疥螨或蠕形螨引起的,伴有剧烈瘙痒和湿疹样变化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

(1)病原及流行:犬疥螨病的主要病原是疥螨属、小耳螨属和耳螨属的螨虫。螨虫虫体几乎呈圆形,有四对足,除最后一对外,均伸出体缘之外(图16)。疥螨为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疥螨钻进宿主表皮挖凿隧道,虫体在隧道里发育和繁殖,在隧道中每隔相当距离即有小孔与外界相通,以通透空气和作为幼虫出入的孔道。雌虫在隧道内产卵。幼虫有三对足,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通常需10~14天,发育速度与外界环境有关。

蠕形螨病由犬蠕形螨所致。这种螨具有蠕虫状的体形,体长0.2~0.3毫米,宽0.04毫米。胸部有四对很短的足。腹部呈锥形,有横纹(图17)。卵呈梭形,长0.07~0.09毫米。这种螨寄生于皮肤内,常发现于皮脂腺或毛囊中,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身体上进行。雌虫产卵。孵化出三对足的幼虫,幼虫蜕变为四对足的若虫,若虫蜕变为成虫。据研究表明,它们能生在活淋巴结内,并部分在那里繁殖转变为内寄生虫。

正常幼犬身上常有蠕形螨存在,一般不发病,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皮肤发炎时,即大量繁殖,引起发病,蠕形螨常侵袭5~6月龄的幼犬,两岁之后的犬此病少见,通常仅为轻型。

图16 疥螨

1.疥螨雄虫腹面 2.疥螨雌虫背面

图17 犬蠕形螨腹面

(2)症状:当疥螨钻入犬皮内时,引起强烈瘙痒,并使患犬持续地搔抓、摩擦和啃咬。螨病主要发生于头部(鼻梁、眼眶、耳廓及其根部),有时也可发生于前胸、腹下、腋窝、大腿内侧和尾根。甚至蔓延至全身,皮肤表面潮红,有疹状小结,皮下组织增厚,患部皮肤由于经常搔抓、摩擦、啃咬而缺毛。犬感染蠕形螨后,有的可在眼的周围形成不大的脱毛斑,有的则可扩展到全身,形成广泛的出血性化脓性皮炎。皮肤病变有鳞片形成或小脓疱。鳞片型的病变只有轻度炎症变化,患部缺毛,皮肤增厚呈鳞屑状。脓疱型的,皮肤潮红,患部有血液或血清渗出,与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混在一起,严重病例,螨可侵入到淋巴结或其他组织中。

(3)诊断:根据搔痒和皮肤变化,结合查虫体进行确诊,取皮肤刮屑置于载玻片上,加5%~10%氢氧化钾溶液使皮屑溶解,在低倍镜下便可看到螨体。

(4)治疗:将患部及其周围剪毛,除去污垢和痂皮,以温肥皂水或0.2%温来苏儿水洗刷,然后进行药物治疗。杀螨药常用0.5%敌百虫溶液在患部涂擦,涂擦时应特别对患部用力摩擦,间隔5~7天,重复治疗1~2次,注意每次涂药面积不要超过犬体表面积的1/3。对蠕形螨可用0.2%敌敌畏溶液或石硫合剂(生石灰160克,硫磺240克,加水3 600毫升熬煮而成)涂擦,每隔2~5天用药一次,治疗过程中须注意防止杀螨药中毒,脓疱型的螨病可涂浓碘酊。特效杀虫剂1%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注射液,剂量为0.3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0~15天后再注射一次,一般经两次注射即可治愈。如有继发感染,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等作全身治疗。

(5)预防:主要是保持犬身体、居住场所及一切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及增强幼犬的抵抗力。有条件的,每隔两周用米粉和氧化镁等混合的粉剂,撒于动物毛皮上,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新引进的犬进行检疫时,要检查有无螨虫。

2. 外寄生虫病

犬的外寄生虫是指虱、蚤、蜱、虻、蚊、蝇、蠓、蚋、白蛉等。这些外寄生虫都能短时间地或较长时间地寄生于犬的体表,吸食血液,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出血、水肿,致使犬烦躁不安。此外还能传播脑炎、梨形虫病、黑热病等。蠓、蚊、蚋、白蛉还是一些内寄生虫(丝虫、利什曼原虫等)的中间宿主。本节只介绍虱、蜱对犬的危害。

(1)虱:虱是犬体表的永久性寄生虫,具有严格的宿主特性。危害犬的主要是血虱科的犬长腭虱和啮毛料的犬啮毛虱(图18)。虱卵黏在被毛上,呈灰白色,半透明,亚卵圆形。需3~4周时间完成一个世代。

图18 毛虱与吸血虱

1. 毛虱 2. 吸白虱

虱病表现为瘙痒和皮肤刺激,从而引起搔抓、摩擦和啃咬患部。被毛粗糙而无光泽,如虱的数量多,被毛可能缠结。吸血虱的严重侵袭可引起贫血,产生的小伤口可能发生感染。吸血虱能分泌含毒素的唾液,刺激神经末梢,发生痒感,引起患病犬不安。毛虱侵袭则主要引起脱毛,日久体弱、消瘦。患虱病时,很容易在病变部位发现虱和虱卵。

治疗可撒布0.75%鱼藤酮粉剂或以0.5%~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或药浴。由于接触性杀虫剂不能杀灭虱卵,因此应于10~12天后重复治疗一次。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梳刷犬被毛,经常打扫犬的居住场所。对犬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虱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新引进的犬应进行检疫。

(3)蜱:蜱的侵袭引起犬局部刺激和不适,它还是若干疾病的传播媒介。对犬危害较大的为硬蜱科的扇头蜱属、牛蜱属、血蜱属和革蜱属的蜱,各属硬蜱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

硬蜱呈长椭圆形,背腹扁平,无头、胸、腹之分。按外部附属器的功能和位置,区分为假头与躯体两部分。硬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多数硬碑在宿主体上进行交配,交配后吸饱了血的雌蜱离开宿主落地,约经过一周的血液消化,然后在石块瓦砾下面产卵。虫卵约在两周内孵出微小的六足幼虫。幼虫爬到宿主体上吸血,经过2~7天吸饱血后,落于地面,经过蜕化变为若虫,若虫再侵袭动物,寄生吸血后,再落地蛰伏数天至数十天,蜕化变成性成熟的成蜱。当蜱的幼虫在一个动物身上吸血时,若虫在另一个动物身上吸血,而成虫在第三个动物身上吸血时,这种蜱称为三宿主蜱。在小动物身上的蜱种类差不多都是三宿主蜱,寄生于犬的硬蜱有血红头肩蜱、镰形扇头蜱、二棘血蜱、长角血蜱、草原革蜱和微小牛蜱。

蜱寄生于犬的体表,机械地损伤皮肤,造成寄生部位的痛痒,使犬不安,在其他物体上摩擦或用嘴啃咬。蜱对宿主的直接损害是吸血,一只雌蜱每次平均吸血0.4毫升,因此有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贫血、消瘦、发育不良。大量寄生于后肢时,可引起后肢麻痹。犬的趾间寄生一只蜱虫,就可以使犬发生跛行,即使把蜱虫去掉后,仍会跛行1~3天。另外,蜱还是其他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如褐色狗蜱是犬巴贝西虫病的带虫者。

消灭犬体上的蜱,如数量不多,可以采取手工捕捉,或用煤油、凡士林等油类涂于蜱体,使其窒息后拔除之。拔除蜱时,应使蜱体与犬的皮肤成垂直地往上拔,以免蜱的口器断落在物体内,引起局部炎症。捉到的蜱应立即杀灭。蜱的数量较多时,也可以用杀螨剂治疗,对犬的居住场所可用1%~2%敌百虫溶液喷洒。对犬体表上的蜱可用伊维菌素0.3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林丹0.1%涂擦体表,埃弗霉素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