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伤清创术
犬体因受各种不同的锐性外力或钝性外力的作用,使伤部皮肤或黏膜发生开放性损伤,称为创伤。因致病因素不同和发病部位不同,创伤类型也有很大差别。凡估计不能自行一期愈合的开放性创伤,都应尽早施行清创术,为创伤愈合创造条件。
清创术包括对犬伤口周围的剪毛、消毒,清洗创伤附近的污物,修整创缘,切除挫灭坏死的组织,扩大创口,清除创内异物,清除死腔,细致止血,尽可能保持有活力的组织和修复特殊组织,以及进行必要的缝合等内容。清创术应在创伤后尽早进行。
一般采用侧卧保定。浅在伤口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深在伤口采用全身麻醉。
(1)清洁创围及创口:先用灭菌纱布块或脱脂棉块盖住伤口,剪除伤口周围被毛,用肥皂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擦干后,除去覆盖纱布块或脱脂棉块。用3%双氧水或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再用大量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用灭菌纱布或脱脂棉球擦干皮肤。伤口周围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处于黏膜(除眼结膜外)上的伤口,可用0.1%新洁尔灭消毒。切除皮肤创缘以扩大创口:创口处铺盖灭菌洞巾后,切除挫灭或坏死的皮肤创缘,对不整齐的皮肤创缘尽量使之整齐。
坏死的皮下组织以及污染严重的皮下组织,都应彻底切除。为了充分暴露创道,可按肢体的长轴方向及有利于创伤排液的原则进行切开并扩大创口。凡污染严重的深筋膜均应彻底切除。当筋膜下污染严重或有异物时,对深筋膜按皮肤切开的方向进行切开,清除筋膜下的异物和创口排液。凡创内颜色改变、刺激不收缩、切割不出血的肌肉组织,均应彻底切除。创内游离的骨碎片均应取出。对较大的游离骨片,应在术中给以复位与固定,使之起到断端骨再生的支架作用。对中、小血管损伤的出血,应结扎止血;如结扎后影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应设法保留。
(2)创口缝合:一般对伤后6~8小时的创伤,经清创术后应当密闭缝合;若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多而不能直接缝合时,或勉强缝合张力过大时,可在创口的一端或两端作减张缝合,以缩小创口。对伤后24小时清创的伤口,一般不作密闭缝合,可用生理盐水纱布疏松引流。清创后暂不缝合的创口,可用灭菌生理盐水纱布疏松填塞后包扎。6~7天后,若创腔内分泌物很少,无脓液蓄积,创面平整新鲜,可进行缝合。若创口化脓,则需待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时再进行缝合,此种缝合一般在清创术后12~14天进行。
2. 创伤换药
根据伤口的不同情况,准备适量的换药用品如酒精、生理盐水棉球、灭菌纱布条、灭菌脱脂棉块、换药碗、冲洗球以及剪子、镊子、绷带等。
(1)常用药物:生理盐水,有保护肉芽组织及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0.01%呋喃西林,具有抗菌作用,常用于化脓创及肉芽创的冲洗;0.1%雷呋奴尔,具有防腐消毒作用,常用于新鲜创的冲洗;0.1%新洁尔灭液,具有杀菌作用,对皮肤、黏膜(除眼外)一般无刺激性,用于各类创伤的冲洗;1∶2 000~5 000高锰酸钾溶液,用于腐烂、溃疡、坏死、恶臭脓液较多的创口冲洗及浸泡;过氧化氢液,用于脓汁多、腐烂、溃疡的创口和脓窦的冲洗;3%~10%氯化钠溶液,10%硫酸钠溶液,10%水杨酸钠溶液,20%硫呋液(硫酸镁20.0克,呋喃西林0.1克,蒸馏水100毫升),上述溶液均有增强淋巴渗出、降低渗透压、使渗出物由深部组织至创面以及使组织脱水消肿的作用;魏氏流膏(松榴油5.0毫升,碘仿3.0克,蓖麻油100毫升)具抑菌作用,促进肉芽生长,可用于化脓创和肉芽创;10%氧化锌软膏,用于保护瘘管周围皮肤;2%~4%龙胆紫有收敛作用,可促使结痂愈合,用于皮肤或黏膜的浅表创面;复方漂白粉溶液,有杀菌作用,用于脓液较多或腐败性伤口;水杨酸氧化锌软膏,有吸附、干燥和微弱的收敛作用,用于皮肤霉菌的感染;10%~20%硝酸银溶液或硝酸银棒,为腐蚀剂,用于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或不健康的肉芽创面;3%硼酸,有微弱的抑菌作用,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也用于眼及其他部位黏膜的冲洗或湿敷;1∶9碘仿磺胺粉,1∶9碘仿硼酸粉,多用于创口污染严重又不能缝合的创口。
用于治疗创伤的中药去腐生肌散,处方为轻粉9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儿茶9克、龙骨9克、硇砂6克,共为细末,装瓶备用。该药有去腐生肌、收敛长皮的作用,可对污染严重的创伤进行撒布。
(2)换药的操作方法:上述缝合的切口第一次换药的时间是:如有创口引流物时在48小时后换药,如无创口引流物时应在术后第三天进行。换药的具体方法是沿切口纵轴方向轻轻揭去敷料,如敷料与伤口黏连,可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敷料。注意伤口局部有无肿胀,缝合线处有无渗出性脓疱,局部有无波动,有无热痛。若局部不存在肿、疼、波动、渗出物时,可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用敷料覆盖切口。愈合优良的,一般不必再予换药。如切口局部肿胀、波动,有积液、积血或积脓,可用针头或探针从缝合处插入,放出液体,并检查液体的性质。若为化脓性渗出物,说明切口内部可能有异物(如坏死组织、污染的缝合线),这时可用止血钳经缝合处插入积脓处探查并取出。若切口内部感染严重,可将在皮肤切口缝合线部分或全部拆除。若切口愈合良好,可在术后8~10天拆除缝线。
有脓腔的开放性伤口,换药时要注意创伤感染是否已经控制,创伤排液是否通畅,愈合过程是否顺利,有无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所用药物应具有增强淋巴渗出、降低组织内渗透压、促使组织消肿和酶类作用正常化的药物,以有利于创伤净化。也要根据脓汁的性状或通过细菌培养,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创伤用药常采用灭菌纱布条或脱脂棉浸透药物作创腔内引流或创腔内填塞,填塞不能过紧,以免阻碍引流。填塞物在创底宜少,创口处稍多,使之成为圆锥形,以便由创底部向上愈合。换药次数应根据创伤脓汁多少而定,脓汁多则每天换药两次;脓汁少,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为防止创口下角的皮肤感染,可涂布氧化锌软膏进行保护。
浅平的肉芽创口,换药时应观察肉芽生长是否健康。健康的肉芽组织呈红色、平整、颗粒状,比较坚实,其上附有少量黏稠的带灰白色的脓性物。在肉芽生长接近皮肤创缘时,则皮肤创缘生长的上皮向肉芽面延伸覆盖。换药的目的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保护肉芽组织不受损伤和继发感染,加速上皮新生。所用药物为对肉芽刺激性小、促进肉芽生长的药物,可调制成流膏、油剂、乳剂或软膏,如魏氏流膏或各种抗生素软膏。为促进上皮新生,可用水杨酸氧化锌软膏。高出皮肤创缘、妨碍上皮生长的肉芽组织称为赘生肉芽,可剪平之,或用硝酸银棒、硫酸铜腐蚀。肉芽组织赘生面积大且较平坦时,可用高渗盐类溶液湿敷。小面积的老化肉芽面可涂龙胆紫以促进结痂愈合。
3. 脓肿
细菌感染组织器官后,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液聚积的局限性脓腔时称为脓肿。
(1)病因:可以原发于局限性损伤(如刺创、咬伤),也可继发于蜂窝织炎、脓毒血症或继发于淋巴结炎,如幼犬颌下淋巴感染后形成的颌下脓肿、犬股内咬伤后继发的脓肿等。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腐败性细菌。除此之外,漏于静脉血管外的某些刺激性药物,如10%氯化钙、10%氯化钠也能导致皮下脓肿。变质的疫苗也能引起皮下脓肿。
(2)症状及诊断:具有急性化脓性炎症特点,由于脓肿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反应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浅在性脓肿发生于皮下结缔组织、筋膜下及表层肌肉组织内。幼犬的颌下淋巴结发炎所致的颌下脓肿最为常见。病的初期,局部脓肿稍高于皮肤表面,温度增高,坚实而疼痛。以后肿胀局限化,病灶中心的坏死组织借蛋白溶解酶的作用液化成脓,出现波动。而周围有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形成脓肿膜。最后,脓汁溶解表层的脓肿膜和皮肤,皮肤变薄,破溃排脓。
深在性脓肿发生于深层肌肉、肌间、骨膜下及内脏器官。因部位深在,波动不明显。但脓肿表层组织常有水肿现象,局部有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及出现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行穿刺诊断,针头内排出脓汁或针头内吸附着脓汁即可确诊。但诊断时应与血肿、淋巴外渗、疝等相区别。
(3)治疗:脓肿的初期,可用0.5%盐酸普鲁卡因20~30毫升、青霉素G40万~80万单位进行病灶周围封闭,或用复方醋酸铅散(处方:醋酸铅100,明矾50,樟脑20,薄荷10,白陶土820)湿敷,以促进炎症消退。当局部炎症不能消退时,则应促进脓肿尽早成熟,如采取局部热敷、局部涂鱼石脂软膏等。脓肿成熟后,应及时切开排脓,以减轻毒素的吸收,防止更多的组织坏死和避免扩散。脓腔引流,可采用过氧化氢或1∶5 000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后用魏氏流膏纱布填塞引流;深部脓肿可用橡皮管引流。
4. 蜂窝织炎
皮下、筋膜下、肌间等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织炎。该病多因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皮肤小创口侵入而引起感染,也可继发于邻近组织或器官化脓性感染直接的扩散,也有经未消毒的注射针头经皮下或肌肉注射引起。
(1)症状及诊断:局部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疼、机能障碍等典型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和白细胞数增多。皮下蜂窝织炎的局部症状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肿胀,肿胀范围超过发病区域,边缘不清,持续性疼痛,皮下组织可能出现坏死溃烂,最后可能形成脓肿或被逐渐吸收。
深部蜂窝织炎常发生于筋膜下、肌间等处的蜂窝组织内。局部症状为压痛明显,热痛剧烈,因位置较深,肿胀不如皮下蜂窝织炎明显。患部有坚实感,全身症状显著,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大面积坏死,感染进一步向周围组织扩散,甚至发生败血症导致犬死亡。
(2)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疗法、磺胺疗法或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为了预防和治疗酸中毒或败血症,可用碳酸氢钠疗法。也可用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为主,处方:紫花地丁15克,板蓝根30克,野菊花15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皮8克,水煎服。局部治疗,初期(24~48小时内)可用冷敷,涂以复方醋酸铅散,用0.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病灶周围封闭,使炎症平息。若经上述治疗,炎症尚不能控制,组织呈增进性肿胀,犬全身症状明显并有恶化趋势时,为了减轻组织内压,排除炎性渗出物,应进行手术切开减压。局部性蜂窝织炎性脓肿,可在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切口内用高渗盐溶液冲洗和纱布引流,以后根据病的变化情况进行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