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和配基连结而成的苷类杀菌性抗生素。
[病因] 本类药物应用不当,常使犬、猫发生不良反应和中毒。
[症状]
(1) 过敏性休克。有时发生于应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的犬、猫。初见烦躁不安、畏寒、结膜初潮红后苍白,口腔干燥、恶心、呕吐; 继之,发热、呼吸促迫、心悸、脉弱、血压下降、皮肤瘙痒、血疹、荨麻疹、皮炎、腹痛、腹泻、粪尿失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抽搐、昏迷,终因休克而致死。
(2) 耳器官的中毒反应 (耳毒性)。因内耳淋巴液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浓度持续过高,损害内耳柯蒂器内外毛细胞,使糖代谢、能量利用、细胞膜钾钠离子转换发生障碍所致。分为前庭功能失调和耳蜗神经损害两类。前庭功能失调时,可见犬、猫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步态不稳等; 其发生率: 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耳蜗神经损害时,可见犬、猫眩晕,听觉迟钝或耳聋; 其发生率: 新霉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但本类多数药物常可同时致发前庭功能失调和耳蜗神经损害。
(3) 肾脏的中毒反应 (肾毒性)。犬、猫的主要中毒症状为肾性水肿、少尿、无尿、管型尿、血尿、尿钾增多、氮质血症、尿毒症等; 其发生率: 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4) 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毒性。常因本类药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速度过快或用其冲洗术部; 与肌肉松弛剂合用; 应用于肾功衰竭、血钙降低、肌乏力的犬、猫等均易致发中毒。犬、猫的主要症状为唇、舌震颤或麻痹、肢体乏力、瘫痪、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呼吸肌麻痹而致死;其发生率: 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5) 对消化道的毒性。经口给予犬、猫新霉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后,胆汁中含药浓度增高,刺激胃肠,常致恶心、呕吐、臌胀、腹泻等中毒反应,影响肠道对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糖、铁的吸收,严重时可致脂肪性腹泻或营养不良。注射给药则少见此类反应。
(6) 对血液循环系统的毒性。本类药物应用失误,可减弱心肌的收缩力,致发心脏衰弱或心力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液学变化。如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等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血清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等增多。
[诊断] 根据犬、猫有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史或过敏史; 临床见有过敏性休克、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消化和血液循环系统等的中毒体征,即可确诊。
[治疗]
(1) 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2) 轻度过敏反应停药后即可自愈。严重过敏或发生休克时,必须抢救,可皮下或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犬0.1~0.5mg/次,猫0.1~0.2mg/次,或以10倍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在5%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犬5~20mg/次,猫1~5mg/次; 或加地塞米松磷酸钠,犬0.25~1mg/次,猫0.15~0.5mg/次,缓慢静滴。血压下降时,用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犬0.4~2mg/次,溶于5%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滴注,或酒石酸间羟胺,犬2~10mg/次,溶于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严重病犬需及时补液、吸氧、人工呼吸或按压心脏。
(3) 为减轻本类药物的中毒反应,可给予硫代硫酸钠或康得灵。为治疗听神经功能障碍,可用利多卡因、卡马西平、5%碳酸氢钠液、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
(4) 对发生神经肌肉阻滞的犬,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25~1mg/次,每隔30分钟给药1次,直至呼吸恢复为止; 缓慢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液; 必要时给犬吸氧或人工呼吸。
(5) 根据病情,可给予神经营养药、抗贫血药、止血药、无毒或低毒的其他种类的抗生素,必要时可补钾、输血。
[预防]
(1) 应根据犬、猫病情和药物的适应证,严格控制剂量、浓度、给药途径和疗程; 用药前需询问有无过敏史,用药后需跟踪观察,发现不良反应或中毒及时抢救。
(2) 妊娠、初生、幼龄、老龄犬、猫,以及患有听觉障碍、低钾血症、毒血症、尿毒症、肾病、肝病、腹泻、失水、缺氧、肌无力的犬、猫,应慎用或不用本类药物。
(3) 注意药物配伍,本类药物应避免与耳部或肾脏毒性较强药、抗组织胺类药、肌肉松弛药、全身麻醉药等合用。
(4) 犬、猫腱鞘、创腔、关节腔、胸腹腔等部位慎用本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