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为酚类衍生物,是兽医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栓、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病因]
(1) 幼犬和猫的体内缺乏代谢酶,尤其是缺乏合成葡萄糖醛酸化物的酶而易发生中毒。
(2) 犬、猫意外吞食或误食本药,或因本药中毒致死的动物尸体而中毒。
(3) 犬、猫治疗用药剂量过大或连续多次给药而中毒。犬、猫一次服用本药剂量超过60mg/kg体重,可致发潜在中毒;猫对本药极为敏感,一次服用本药剂量超过25mg/kg体重,每日3次,连用5~7日可致中毒;犬一次服用本药后血药浓度超过30mg/kg体重以上时易发中毒; 犬每隔12小时按50mg/kg体重剂量,服用本药后2小时易发中毒; 猫每2日连用100mg/kg体重本药后,即发中毒; 妊娠犬、猫应用本药极易中毒; 个别过敏体质犬、猫虽按本药治疗剂量进行治疗亦可致发中毒。
[中毒机理] 阿司匹林内服经胃肠迅速吸收入血,经肝代谢,血浆半衰期为3~5小时。大剂量服用本药血浆半衰期可延至20~40小时,可阻止犬、猫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糖升高,呼吸中枢先兴奋后抑制,迅速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损伤肝肾,致发脑水肿、血液凝固不良、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等中毒症状和病变。犬、猫长期应用本药,可阻碍骨髓发育,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与剖检病变] 中毒犬、猫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废食,视力减退,眩晕,皮肤与可视黏膜发绀,皮疹,水肿,恶心,呕吐物含血,腹痛,哮喘;严重中毒犬、猫,可见破伤处流血不止,血液不凝,抽搐,昏迷,终因休克、虚脱而致死。
剖检病变: 中毒犬、猫全身血管怒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脱落,出血,溃疡; 脑淤血、水肿; 心包积液、心肌变性; 肺水肿。
[诊断]
(1) 根据犬、猫有连续或超剂量应用本药,对本药过敏,误食本药或被本药毒死动物尸体等病史,以及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特征等,即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2) 为进一步确诊本病,必须进行血液、尿液检验及X线检查。
血液检验: 无菌取发病犬、猫血液检测,如见有血小板凝集和凝血酶原生长受抑制,凝血时间延长或见出血倾向,为确诊本病的重要指征。
尿液检验:无菌取发病犬、猫尿液1ml,酸化后滴入3滴10%氯化铁溶液。如见尿液变为红色,证实水杨酸阳性为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X线检查: 发病犬、猫进行胃肠钡餐透视或拍片。见胃肠有反差强的小块状致密阴影,即为出血块或溃疡,为确诊本病参考指征。
应与营养代谢性酸中毒、乙二醇中毒、非类固醇中毒、抗菌消炎药中毒、布洛芬中毒等相鉴别。
[治疗]
(1) 发现犬、猫中毒立即停药,催吐、洗胃、导胃; 再投予牛乳、蛋清,以保护胃肠黏膜。
(2) 中毒犬、猫先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犬10~40ml/次,猫10~20ml/次,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犬100~500ml/次,猫40~50ml/次,1日1次。亦可喂服碳酸氢钠粉,犬、猫0.5~2g/次,1日2次。以碱化尿液,缓解体内酸中毒和休克。
(3) 有出血征象时,可选用维生素K110~25mg/次,溶于5%葡萄糖液,每12小时静脉注射1次,连注3~4日; 肌肉注射维生素K,犬10~30mg/次,猫1~5mg/次,每隔8小时注药1次,连注6~7日; 肌注酚磺乙胺 (止血敏) 或肾上腺色腙 (安络血),犬1~2ml/次,每隔12小时注药1次;犬静脉注射血小板或全血80~100ml/次。
(4) 珍贵重症犬、猫可采用碱性腹膜透析疗法,以净化血液。
(5)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剂、抗过敏剂、组胺受体拮抗剂、甲腈咪呱、雷尼替丁、强心剂、止咳剂、保肝剂、肌苷、高渗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发热犬、猫应置于阴凉处,头部冷敷,用酒精擦拭皮肤和四肢。
[预防] 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犬、猫疾病时,切勿超量或连续多次给药;过敏体质的猫或妊娠猫禁用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