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成虫为多头绦虫,终末宿主为犬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为牛羊。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随粪便排到外界,污染饲草和饮水。牛羊误食而感染,多头蚴寄生于牛羊大脑,也见于小脑、脊髓,有时在脑干处寄生。虫体为球形包囊,囊内充满液体,由黄豆大到鸡蛋大,囊液内有许多原头蚴。由于多头蚴压迫脑和脑膜,引起脑贫血、脑萎缩、眼底充血、半身不遂、强迫运动、转圈或前冲、后退等神经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分急性或慢性型。犬食病牛羊带多头蚴的脑和脊髓,而感染发育成为成虫。
【防治原则】加强对犬的管理,不让犬吃到带多头蚴的牛羊脑和脊髓。病牛羊的脑和脊髓不能食用,及时焚烧。对患多头绦虫病的犬要进行驱虫治疗,驱虫时要将犬拴好,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误区实例】某养殖户养羊150只,为了看护羊群2007年从新疆购进牧羊犬2只,购进4月后犬发病,经市兽医站诊断,犬患有多头绦虫病。此后在羊群中偶尔不断发现一二只羊作转圈运动,羊直向前冲,遇到障碍仍用力向前抵。诊断认为是羊鼻蝇蛆,一次量灌服甲噻嘧啶,10毫克/千克体重,不见效果。后到市兽医站就诊,开颅取出多头蚴。
【纠误分析】脑多头蚴与羊鼻蝇蛆均表现转圈运动,是它的共同特点,初诊没有掌握不同特点判定有误。无论是多头蚴还是羊鼻蝇蛆,采用甲噻嘧啶驱虫都是错误的。甲噻嘧啶主要对牛、羊胃肠道线虫成虫及幼虫效果好,对其他效果不好。
【推荐用药】
(1)可选用吡喹酮,牛、羊75~10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或与液体石蜡以1:9的比例混合,15~30毫克/千克体重,患畜臀部深层肌肉注射。
(2)95%酒精3~5毫升,穿颅抽净包囊液后一次注入。备注:颅顶向下保定,穿刺不可强力抽吸或乱刺,抽液时必须缓慢,注药必须保证注入包囊内。
(3)进行开颅手术,取出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