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豆状囊尾蚴病
    来源:辈宠网

本病是由带科带属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疾病。本病虽然对兔致病力不强,但多量寄生时,可影响兔的生长发育,而且对肉品卫生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我们曾对辽宁省某市做过调查,商品兔的感染率达71.1%。该病对养兔业已经造成很大危害。

(一)虫体特征

其成虫为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小肠,在第五章中已做过介绍。

豆状囊尾蚴,椭圆形半透明的囊泡状,如豌豆大,囊内含有一白色头节和囊液。一般由1~5个或更多个成串附着腹腔浆膜上。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犬小肠内,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兔吞食后,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达肝脏实质中发育15~30天,以后再进入腹腔继续发育成熟。犬等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豆状囊尾蚴的脏器后,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三)症状

豆状囊尾蚴对兔的致病力不强,多为慢性经过,主要表现消化机能紊乱,消瘦,幼兔生长缓慢。大量感染时,有肝炎症状。

(四)诊断

图7-1 寄生于肠系膜和肝脏浆膜的豆状囊尾蚴

本病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剖检发现虫体可以确诊。

(五)防治

1.治疗

可用丙硫咪唑、吡喹酮治疗。

2.预防

本病关键在于预防,一方面要加强对犬的管理,不要让犬的粪便污染兔的饲料和饮水。对犬要定期驱虫。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认识,不要用含有豆状囊尾蚴的脏器喂犬。另外,有关部门要加强卫生检验工作,发现有病脏器,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