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九、棘球蚴病(包虫病)
    来源:辈宠网

本病属多种动物共患的国家二类动物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牛、羊及骆驼、猪、马等动物肝脏和肺脏等器官内引起的,亦能寄生于人,引起严重的包虫病。

【流行病学】 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史与多头绦虫相似。成虫寄生于犬、狐狸等食肉动物小肠内,成熟的孕卵节片经常自动脱落并随粪排到外界污染人的食物、蔬菜或动物的饲草、饲料及饮水。牛、羊、人等中间宿主摄入孕节或虫卵而感染,六钩蚴随血流移行到肝、肺等处,经6~12个月发育成棘球蚴。犬因吃入含棘球蚴的动物内脏而患细粒棘球绦虫病。本病在牧区流行严重。体内有成虫寄生的牧羊犬是人畜棘球蚴病的主要传染源。

【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因虫体寄生部位不同而异。肺棘球蚴病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甚至因窒息而死亡。肝严重感染时,患畜腹水增多,腹部膨大,触诊肝区有痛感。营养失调,逐渐消瘦,衰弱,终因恶病质而死亡。

【剖检】 肝脏肿大。肝、肺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大小不等的棘球蚴包囊,其周围组织因受压迫而萎缩。

【诊断】 生前用X线透视或超声波检查可查出棘球蚴,也可用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作出诊断。死后剖检在肝、肺等内脏器官发现棘球蚴可确诊。

【防治】 防治棘球蚴病应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保持畜舍、饲草、饲料和饮水卫生,防止犬粪污染。严禁用感染有棘球蚴的家畜组织器官喂犬。定点屠宰,加强检疫,防止感染有棘球蚴的动物组织和器官流入市场。加强科普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在人与犬等动物接触或加工狼、狐狸等毛皮时,防止误食孕节和虫卵。对犬定期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驱虫后的犬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虫卵。驱除犬细粒棘球绦虫可用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150毫克口服,或氢溴槟榔碱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口服,或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口服。

治疗棘球蚴病应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尽早用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绵羊棘球蚴病可用丙硫咪唑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90毫克,连服2次,对原头蚴的杀虫率为82%~100%,吡喹酮也有较好的疗效,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每天服1次,连用5天(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25~150毫克)。治疗牛棘球蚴病的药物较少,可试用吡喹酮或丙硫咪唑。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