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犬日本血吸虫病
    来源:辈宠网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犬、猪等动物和人的门静脉系统所致的疾病,又称为日本分体吸虫病。

【病原】日本分体吸虫呈线状,雌雄异体,常呈合抱状态。腹吸盘大于口吸盘,具有短而粗的柄,位于口吸盘后方不远处。雄虫呈乳白色,短而粗,长18~ 20 mm,宽0.5 mm。从腹吸盘起向后,虫体两侧向腹面中央卷起,形成抱雌沟,雌虫常位于此沟内,与雄虫形成合抱状态。两条肠管在虫体后1/3处合并为1条。有6~ 8枚睾丸,呈单列状排于腹吸盘后方的虫体背侧。雌虫暗褐色,长15~ 26 mm,宽0.1~ 0.3 mm,卵巢呈圆筒形,位于虫体中部两肠管之间,两肠管在卵巢之后合并为1条。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0~ 100)μm×50μm×55μm,淡黄色,有卵盖,一侧有小刺,内含毛蚴。

【生活史】雌雄虫体交配后,在肠系膜小静脉末梢产卵,其中一部分卵到达肝脏,另一部分逆血流堆积在肠壁微血管,借助压力及卵内毛蚴分泌的溶组织酶,使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若虫卵进入水中,在25~ 30 ℃环境下,很快孵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经6~ 8周,毛蚴可发育成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从此离开钉螺体,游于水中,若遇到犬、猪、人等,可经皮肤侵入其体内。先是进入皮下组织的小静脉内,然后达到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肠系膜静脉,再到门静脉发育为成虫,最后移居到肠系膜静脉。在终末宿主体内,尾蚴从侵入到发育为成虫,共历时30~ 50 d,成虫的存活期在3~ 5年。

【临床症状】根据感染强度及犬的体质,可表现为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

1.急性经过患犬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剧烈腹泻,粪便恶臭,并混有血液、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患犬贫血、消瘦明显。急性经过不死的病例,有可能转为慢性。

2.慢性经过患犬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顽固性下痢,有时粪中带血。患犬衰弱明显,最后可能因肝硬化、肝腹水而死亡。

【病理学变化】病理变化可见肝脏、肠壁因虫卵堆积形成的黄色结节,其周围有炎性变化,肠黏膜有糜烂或溃疡。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特征,粪便虫卵检查,结合尸体剖检,发现组织病变以及找到虫体,即可作出诊断。也可用免疫学的方法进行确诊。

【治疗措施】

(1) 吡喹酮,30 mg/kg体重,一次口服。

(2) 硝硫氰胺,40~ 60 mg/kg体重,一次口服。

(3) 六氯对二甲苯,100 mg/kg体重,一次口服,每天1次,连用7 d为一疗程。

(4) 敌百虫口服,可采用精制敌百虫粉剂或片剂,15 mg/kg体重,一次口服,每天1次,连用5 d为一疗程。

【预防措施】

(1) 搞好犬舍及运动场卫生,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粪便。

(2) 消灭中间宿主——钉螺。

(3) 定期对本病进行普查和预防性驱虫。

(4) 避免犬在浮游生物较多的湖泊、池塘、河沟内游泳、嬉戏、洗澡。

专家建议

疫区内犬只定期进行血吸虫检验。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