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猪肉孢子虫病
    来源:辈宠网

猪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的肉孢子虫寄生于猪的骨骼肌和心肌等处形成包囊,引起腹泻、消瘦、跛行和瘫痪等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都有零星发生。病原有三种,米氏肉孢子虫 (猪犬肉孢子虫)、猪人肉孢子虫和猪猫肉孢子虫。我国主要为前两种,目前已知猪人肉孢子虫和猪猫肉孢子虫是致病的,而猪犬肉孢子虫可能也致病。肌肉中的包囊 (又称米氏管),白色,长形,大小不一,平行于肌纤维,囊内含多量缓殖子 (又称南雷小体)。

【流行特点】

1. 猪是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其肌肉中的猪犬肉孢子虫包囊和猪人肉孢子虫包囊分别被终宿主犬或人、猴吞食,在肠道内以配子生殖,分别经9~12天和12~14天形成卵囊,并孢子化(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4个子孢子),随粪便排出,排出时多数孢子囊已自卵囊逸出。

2. 猪通过受孢子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口感染,以裂殖生殖后形成的裂殖子随血液到肌肉中,进入肌纤维,逐渐繁殖形成包囊。

3. 由于随终宿主粪便排出的孢子囊和卵囊即具有感染性,且慢慢地不断排出; 终宿主还可多次重复感染,而长期重复排放孢子囊,致使较长时间和广泛污染环境。同时,孢子囊还可通过鸟类、蝇和食粪甲虫而散播,引起十分普遍的感染。

4.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4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

【诊断要点】

1. 大量感染猪人肉孢子虫 (100万个以上孢子囊)后,引起急性发病,表现发热,厌食,减重,皮肤(尤其是耳部、臀部)紫癜,呼吸困难,肌肉发抖,常于14~17天死亡。感染少于100万个孢子囊的,一般表现为亚临诊症状。妊娠感染致病严重,感染5万孢子囊即引起发病、流产和死亡。

2. 感染猪犬肉孢子虫的孢子囊,1.5万个对猪无影响;2.5万个出现一过性厌食和委顿,但对猪的增重和生产周期无明显影响; 感染5万个可使猪体重下降11%~27%,但猪肉质量并不下降。

3.受猪猫肉孢子虫感染的猪,表现腹泻,精神沉郁,以后出现后肢跛行、截瘫、消瘦和心肌炎。

4. 死后剖检,病猪消瘦,贫血,肌肉色淡,心肌脂肪组织胶样浸润,膈肌和腹部肌肉,尤以股四头肌中有许多包囊,轻度和中度感染的肌肉色泽、硬度和味道均无感官可感知的明显变化。重度感染时,肌肉疏松,弹性差,色淡,含水分多,切面呈糜烂状,色泽似熟肉状或呈土黄色,但无不良气味。组织学检查,其周围肌纤维模糊不清。

5. 实验室诊断:

(1) 虫体检查。

①取横膈膜肌脚,切成小块,置两玻片间压扁后,显微镜检查发现包囊。

②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查,将20克肉样绞碎,加50毫升消化液(胃蛋白酶1.3克,盐酸3.5毫升,氯化钠2.5克,蒸馏水500毫升),40℃经1.5~2.5小时,过滤,静置0.5小时,吸沉渣镜检发现包囊。猪犬肉孢子虫包囊长圆管状,两端略尖,大小(0.52~5.7)毫米×(0.03~0.2)毫米,囊壁具有多数栅状突起,囊内为呈香蕉形的成熟缓殖子,大小 (13.4~18.8) 微米×(2.7~5.4) 微米。猪人肉孢子虫包囊为长形,两端尖削,大小 (0.37~2.03) 毫米×(0.05~0.23) 毫米,缓殖子香蕉形,大小 (11.3~16.1) 微米×(2.7~6.3) 微米。

(2)免疫学检查。已有报道采用缓殖子制成的抗原以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查牛肉孢子虫病,但对猪未见有试验研究。

【防治方案】

1. 治疗措施: 试用氨丙啉、常山酮、盐霉素、莫能霉素等抗球虫药。盐霉素,每天以4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给药,共用30天。

2. 综合性预防措施: 猪场、圈舍、饲料饮水处及垫草不能让犬、猫接触,以免受污染; 对犬、猫、人的粪便收集处理,杀灭粪中的孢子囊; 尽可能不使犬、猫吃到生猪肉或废弃的肉类脏器;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严格按法规处理检出的肉品。

【专家提示】

人们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肉食。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