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某些地区,狐毛首线虫引起犬大肠疾病相对比较常见。有时猫感染有齿毛首线虫和风铃草毛首线虫。
病因学 动物食入虫卵而感染。虫卵在小肠孵化,幼虫移行到盲肠,有时也可移至大肠。幼虫钻入黏膜,采食组织和血液。
病理生理学 毛首线虫属感染,最初症状主要是腹泻,其表现与虫体的数量和宿主自身的抵抗力有关,毛首线虫引起的结肠炎症状与特发性慢性结肠炎相似,不同的是寄生虫刺激黏膜杯状细胞增生,导致粪便中的黏液量增多。
临床症状 毛首线虫引起的犬结肠炎都有腹泻病史,腹泻常带有黏液而很少带血液,很少有里急后重,但病史在某些方面与慢性结肠炎相似。偶尔可以观察到啃咬胁腹和易怒的盲肠炎症状。不是所有犬毛首线虫病都有结肠炎或表现出腹泻,轻微感染时动物可能没有临床症状,或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但食欲正常。动物一般通过食入感染虫卵才被感染,有些犬重复感染频率高得惊人。这些犬的病史通常是生活在污染的环境。
体检结果一般没有异常。动物体重和含水状态变化与病程的长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如果腹泻比较严重,患犬可能表现出消瘦和轻微脱水。由于病变很少能够发展到直肠的远端。直肠指检正常,罕见里急后重。
鉴别诊断 应与慢性结肠炎相鉴别。
诊断 诊断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显微镜检查,在粪便中发现毛首线虫的虫卵。患病犬的粪便中通常都有虫卵。但成虫的排卵并不是持续进行的,因此必须在3~6天内重复检查3次,结果均为阴性的才可以排除感染的可能。但有报道称成年毛首线虫寄生在犬的降结肠内时,重复粪检结果为阴性。
结肠镜检查典型地发现结肠充血并有多量黏液,有的游离在结肠腔内,有的附着在黏膜上(图3.179和图3.180)。溃疡很罕见,但可以看到局部的出血灶(图3.179)。严重感染时,可以看到黏膜上附着了大量乳白色的成虫,每只长5~10mm。
治疗 3个月内足量反复使用驱肠虫药芬苯哒唑是成功治疗的关键。然后还必须再次进行粪检,以确保寄生虫被驱除,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一般需要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同时还应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
图3.179 5岁杂种犬感染毛首线虫后引起结肠炎,图为结肠镜检查情况。该犬出现严重的血样黏液性腹泻1周多。连续3次粪便虫卵检查均为阴性。内镜可见黏膜变脆出血,并附有大量的毛首线虫(箭头所指)。用芬苯哒唑和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后,该犬恢复得很好。
图3.180 犬感染毛首线虫后引起结肠炎的组织学图片。可以看到黏膜表面的寄生虫切片(长箭头所指)。黏膜有轻微的炎性反应(三角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