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2.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
    来源:辈宠网

概述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EPI)是胰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犬比猫常见。

病因学 德国牧羊犬和粗毛柯利牧羊犬常发此病,通常由于含酶原腺泡细胞萎缩引起。以前认为萎缩是自发性的,但最近研究表明,免疫介导性淋巴细胞性炎症过程可导致萎缩。1~5岁犬为典型的发病年龄。EPI也可由复发性胰腺炎和腺泡细胞丢失引起。胰腺癌很少引起该病,因为大多数外分泌细胞破坏之前,动物因其恶病质导致死亡。猫很少发生该病,发病时症状与犬相似(图3.275~图3.277),慢性胰腺炎被认为是该病的病因。

图3.275 猫胰腺外分泌不足很少见,这只13岁家养短毛雌性病猫明显消瘦,有多食症状,但并不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图3.276 图3.275中的病猫剖腹手术可见胰腺明显纤维化和萎缩。

图3.277 图3.275中的病猫用胰腺酶替代品治疗后的情况。

病理生理学 由于消化酶缺乏,动物肠内消化极差,是此综合征吸收不良的主要原因。小肠黏膜进一步变化,包括肠道酶活性异常、转运功能损伤、绒毛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感染菌过度增殖是EPI的常见并发症,并可能与某些病理学变化有关。

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多食、体重下降和排便增多。也可发生异食癖、食粪癖、肠胃鼓起和腹鸣。粪便质度从腹泻到半固体状,而颜色主要从棕色到黄色脂肪痢。另外伴有糖尿病时,有多饮与多尿的症状。

患病动物非常消瘦,被毛干燥,呈现出慢性营养不良。粪便检查,有时在会阴部位由于脂肪痢,可见到脂性织状物,粪便恶臭。猫发生该病时应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鉴别,身体检查主要有颈部触诊有无甲状腺肿,这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小肠吸收不良,胰管阻塞,原发性小肠疾病,寄生虫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诊断 血象正常或由营养不良引起正常血色素性正常血细胞性贫血。血清生化检查通常正常,但由于消化不良和损伤了消化蛋白的同化作用,有些患病动物引起低蛋白血症。胰腺炎早期,如果破坏胰岛细胞超过90%,将发生高血糖症。

粪便检查脂肪滴、碳水化合物和胰蛋白酶活性(胶片消化法)是经验性试验,结果常不准确。对于猫来说,检查粪便中蛋白质水解酶活性是有用的。近年来,血清类似胰蛋白酶免疫活性(TLI)测定,对于诊断犬和猫EPI是一种准确而敏感的方法,小于2.5μg/L时具有诊断意义。

治疗 一旦作出诊断,治疗相对简单,主要是使用粉末状的牛源性或猪源性的商业胰腺酶产品。粉状制剂优于片制剂,每次饲喂时它可以均匀地混于潮湿的、营养均衡的日粮中,每0.5kg食粮中加5g。应用维生素-矿物质均衡片制剂也有助于治疗。有些犬还同时存在肠道中细菌增殖过多,此时需用抗生素药物(四环素,15mg/kg,每天3次)来提高治疗效果。增加饲喂食物量,一直到动物达到正常体重时。

只要胰腺酶治疗维持在动物需求量水平上,大多数患病动物外观表现良好。对大多数病例来说,胰腺外分泌组织不可能再生,需终身治疗。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