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循环造血是以嗜中性白细胞、少量单核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的周期波动为特征,引起灰色柯利牧羊犬的是常染色体隐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非遗传性循环造血仅见于几种血统的犬。猫的循环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与病毒感染有关,已有记载。
病因学 犬的遗传缺陷分子基础尚不明了,似乎与中性粒细胞群刺激因子信号传导通道远离中性粒细胞群刺激因子受体的捆绑步伐缺陷有关。猫的猫瘟病毒感染与循环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有关。
病理生理学 柯利牧羊犬先天性循环造血是由内在骨髓干细胞缺陷造成的。嗜中性白细胞每12~14天循环-1次。这种循环是通过单核细胞增多、紧接着血小板增多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循环完成的。多数患犬在慢性反复感染的6个月内死亡。
非遗传性循环造血的犬循环时间不定,10~29天都可。猫瘟病毒感染的猫的嗜中性白细胞循环时间范围为8~16天。
临床症状 中性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包括嗜睡、发热、厌食、关节炎、角膜炎、腹泻及呼吸性传染病。柯利牧羊犬感染表现有其他可区分的特征:腹部被毛色素沉着,两侧腹壁扩张,肠道疾病及性腺发育不全。
鉴别诊断 应与严重的系统性炎症、药物引起的非循环性骨髓抑制、传染病或辐射、免疫介导性嗜中性白细胞减少、脾脏功能亢进、内毒素症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细胞计数的循环减少进行诊断。带菌动物应能通过交配试验进行检测,所有患犬皮肤色淡。多数组织常见有淀粉样变。
治疗 嗜中性白细胞循环期应使用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犬的灰色柯利牧羊犬综合征的试验性治疗,可采用骨髓移植及使用碳酸锂 [21~26mg/(kg·d)],或犬的重组中性粒细胞群刺激因子 [5μg/(kg·d)]。
猫瘟病毒感染引起的循环造血可使用泼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