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髓性白血病是一组非淋巴性骨髓细胞疾病,骨髓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病因学 病因尚未弄清,但可能与病毒感染(如猫白血病毒),免疫功能减退,放射性治疗有关。
图6.72 急性髓性白血病猫的骨髓穿刺血涂片显示的髓母细胞亚型,母细胞成分多,有些带有胞质粒。
病理生理学 此病涉及多功能骨髓干细胞,是复杂肿瘤的变化,可能影响到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关系疾病进展的血小板。细胞首先受到破坏,最后导致大量器官损伤。
临床症状 患畜表现黏膜苍白(红细胞增多情况除外)、发烧、嗜睡、体重减轻、慢性感染、肝脾肿大、淋巴结病及出血性素质。
鉴别诊断 应与淋巴性白血病、白血病样反应、病毒性白细胞减少的恢复期、嗜伊红细胞增多综合征、肥大细胞增多症、铁不足引起的自发性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疾病相鉴别。
诊断 应根据病史调查、病毒诊断阳性、不可解释的或常发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血液学异常导致细胞增殖等方面进行诊断,要确诊本病需进行骨髓穿刺及组织活检。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亚血型 其亚血型(M1~M7)有与非红细胞系细胞相等或超出30%的骨髓内母细胞。通常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患畜可活几周到几个月。
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M1,M2) 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在白血病中相对常见,且常与猫白血病病毒有关。以骨髓中成髓细胞含量较高(多大于或等于30%的非红细胞系细胞)为特征(图6.72),这些细胞呈苍白的嗜酸性胞浆,有时包含有几个小的粒细胞,胞核圆形,有凸起的核仁。嗜中性白细胞的中后期具有可变性,亚型M1(不成熟)和亚型M2(成熟)分界。全血细胞计数常显示严重的非再生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总数多增加(图6.73),母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乙酸酯酶、淋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白细胞减少的反应,如猫的全白细胞减少感染,导致骨髓出现大量成髓母细胞,血液出现新生物。持续的血清异常可确诊为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4) 这种亚型在犬、猫髓性白血病中少发。细胞化学染色可见有单核母细胞和髓母细胞,这两类细胞型与非红细胞系细胞相等或超出其3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这种亚型在犬、猫都有报道,它以骨髓中单核母细胞中度或明显增加(与非红细胞系细胞相等或超出30%)为特征,这些母细胞有嗜酸性白细胞胞浆而缺少明显的颗粒。核极不规则,使得细胞呈现折叠状,核仁隆起。细胞化学染色对非特异性酯酶和酸性磷酸酶呈阳性。
红白血病(M6) 红白血病是红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两性不同结合的总称。红细胞数超出髓母细胞和单核母细胞的50%,占非红细胞系细胞的30%或以上。原红细胞突出或用于完成新生的单核母细胞和髓母细胞(图6.74)。明显有发育不良性变化,成巨红细胞增多,嗜中性白细胞巨大或分叶过多。血液循环中可见有正色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而未有多染性细胞或网织红细胞增多的再生迹象。超过一定时间,白血病的形式可能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到粒细胞前体,这多与猫的白血病病毒感染有关。
成巨核细胞白血病(M7) 这种亚型在犬、猫报道中少见,可能与犬的放射治疗有关。实验室检查可见有严重的非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或偶有凝血细胞减少的现象,但血小板数具有可变性。血液循环中可见有圆核、少量嗜碱性粒细胞胞浆的成巨核细胞。母细胞表面粗糙,与大量胞浆息肉有关。血小板形态异常,以粒细胞巨大、异常为特征。骨髓中的成原核细胞占非红细胞系细胞的30%或以上。淋巴器官被肿瘤细胞浸润,从而排除了良性增生的可能。细胞化学染色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之中,用于检测成巨核细胞的母细胞来源。
慢性髓样白血病 其亚型母细胞数目增多,但多低于骨髓非细胞系细胞的30%。患畜可存活几个月到几年。血液、骨髓母细胞化学染色涂片不固定。特殊的实验室检测可知细胞型的最初来源。
慢性骨细胞源性白血病 骨髓中髓母细胞成分低于所有有核细胞的30%,并左移回血液中的前粒细胞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40000~200000/μL),轻度到中度贫血,血小板不断变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可与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相区别,两者有相同的骨髓变化特征。髓细胞与红细胞之比是4∶1~25∶1。此病应与子宫积脓等高度化脓感染引起淋巴细胞反应相区别。检测结果出来后几个月之内患畜死亡,可能是由于母细胞危象,严重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造成的。
嗜伊红细胞白血病 嗜伊红细胞白血病是髓细胞源性白血病的一个变异形,此病多见,在犬有报道,并记录有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的猫。特征是嗜伊红细胞数目很高(多大于50000/μL ),并向不成熟期转化。表现为中度贫血。应注意与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嗜伊红细胞炎性疾病、肥大细胞瘤及某些淋巴瘤等嗜伊红细胞相对增多的情况相区别。白血病性嗜伊红细胞从骨髓中播散,浸润到淋巴结、肝脏和脾脏及其他组织。
嗜碱细胞白血病 这是髓性细胞白血病的另一变异形。这种失调少见,多发于犬。嗜碱性细胞白血病与血小板增多及贫血有关。没有胞浆核时,利用ω-核酸外切酶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确诊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血液和骨髓中成熟、不成熟的嗜碱性粒细胞都有所增多(图6.75),可能有组织浸润发生。此病应与肥大细胞瘤相区别。治疗患犬可使用羟基脲50mg/kg,每天1次,每周3天至细胞数完全降下为止。报道患畜可存活21个月以上。
慢性髓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母细胞都低于骨髓细胞的30%。外周单核细胞增多(大于4000/μL)。单核细胞明显增多,伴发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而没有炎症表现时诊断。一段时间后此病可发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 这种失调又称为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犬、猫都不常发。致病机制在动物上尚未弄清;在人,最近报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捆绑蛋白增加,Bcl-x(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剂)表达产物增加可能引起红细胞自主产生。
患畜红细胞数和血液黏滞性增加,临床症状可能不同于其他髓性白血病。红细胞压积达65%~82%,动物黏膜暗红(图6.39)。脾肿大多不常见。50%的患畜有多尿、多饮、出血及神经失调等表现。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增多可确诊本病。正常时不表现缺氧症状而动脉血气肿。特定实验室检测红细胞生成素降低或消失。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目正常或稍高,某些病例中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骨髓检查可见,红细胞线过度增生而形态和成熟度正常,但髓母细胞低于有核细胞的30%。
图6.39 患红细胞增多症犬的暗红色齿龈。
放血法可适当减轻症状,10~20mL/(kg·d),使用羟基脲(30mg/kg,每天1次,连用1周;后降为15mg/kg,每天1次至症状缓解;再降至最低有效剂量以控制红细胞压积)也有效。猫会发生骨髓中毒危症,所以应严密监视。为提高疗效可使用放射性32P2.4~3.3mCi/m2。
图6.73 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猫的血液棕黄层涂片: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
图6.74 患红白血病猫的循环母细胞,母细胞表面有几个嗜碱性粒细胞样原始红细胞和一个单独的髓源细胞。
图6.75 患白血病犬的骨髓穿刺血涂片,母细胞数增多和几个带有黑色胞质粒的分化细胞。
原发性凝血细胞增多 原发性或自发性凝血细胞增多是发生于犬、猫的少见的血小板瘤性增殖,此病与病理性或反应性凝血细胞增多无关。血小板数持续超过600000/μL,多高于100万个/μL,血小板形态异常,嗜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动物表现为脾肿大、血小板功能异常、自发性出血及血栓栓塞。骨髓中的母细胞低于有核细胞的30%。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生物测定可确诊本病。治疗本病可使用麦氟兰(2~4mg/m2)、羟基脲
(500mg/m2)或放射性32P(2.4~3.5mCi/m2)。治疗后患畜可活32个月之久,也有转为慢性骨髓细胞源性白血病的病例。
治疗 对于髓性白血病,通常使用支持疗法(抗生素、输血及输液),使用抗肿瘤药、皮质类固醇、阿糖胞苷、苯丁酸氮芥、百消安及羟基脲可有效控制本病。在猫可进行骨髓移植,但临床上常受到费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