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皮肤真菌病是指皮肤、头发、爪被霉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
病原学 皮肤真菌病是由于角质层被真菌类感染所引起的。对于猫来说,主要由于犬属小孢子菌引起,而犬则由犬属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亦可由其他菌属引起,如毛癣菌属。
病理生理学 感染后可引起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导致表皮不断增生。波斯猫可能形成结节状的疮疖。
临床症状 对于猫的损害有脱毛、皮屑、粟粒疹或者结节(图9.37),而这些是不会出现在不带菌的猫。对于犬的损害有丘疹、脓疱和瘘管出现等。皮真菌病感染幼犬和老龄动物、免疫力低下,养猫的地方较为普遍。
鉴别诊断 局部/全身性损害。对于猫:跳蚤咬后出现过敏反应,发病静止期脱毛,精神性脱毛。对于犬:蠕螨病,表层的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深层损伤。
局灶性损害。对于猫:猫咬破溃脓肿,蠕形螨病。对于犬:表脓皮病,蠕形螨病,角质层缺陷,注射后脱毛。
诊断 虽然不是很普遍的疾病,皮肤真菌病利用皮真菌试验培养基(DTM)对于出现临床症状和颜色变化的动物可作出诊断。一旦毛发或鳞屑置于真菌培养基从无色变为红色,菌落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出是否被真菌感染。非皮肤真菌病也可产生于皮肤真菌相似的红色变化。兽医人员、畜主、患病的动物在鉴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避免皮肤真菌的假阳性诊断和不必要的治疗。
● 鉴别、清除、治疗皮肤真菌的来源,并需要对该环境净化消毒。
● 对于患畜作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诊断和观察临床表现,皮肤真菌鉴别后选择适当的兼全身、局部治疗或只作局部治疗。
用DTM方法检查被毛的培养基可作为所有的患有皮肤疾病的猫和所有的犬原发性损害的证据。建议采取组织病料培养,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刮片检查时无法找到真菌和菌丝。
治疗 剪断感染的被毛并将其烧毁,减少患皮肤真菌病的长毛猫和人接触的机会。在使用局部治疗的同时应用全身治疗。首选药物是灰黄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克霉唑也很有效。治疗应持续最少6周,直到2~3次真菌培养阴性。为了防止小孢子菌感染人,畜主应用吸尘器吸除室内的脱毛,并对周围消毒。
图9.37 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猫皮肤真菌病所呈现的红疹与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