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诊断的基本知识
1. 超声波及其分辨性能 超声是频率在20 000 Hz以上,即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的声波。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和机体组织器官声学参数的差异进行成像。其分辨性能有:
(1)超声的显现力:指超声能检测出最小物体大小的能力。超声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其显现力也越高。
(2)超声的分辨力:指超声能够区分两个物体间的最小距离。分横向分辨力和纵向分辨力,单位均为毫米(mm)。横向分辨力指超声能分辨与声束相垂直的界面上两物体(或病灶)间的最小距离;纵向分辨力指声束能够分辨位于超声轴线上两物体(或病灶)间的最小距离。
(3)超声的穿透力:超声频率越高,其显现力和分辨力越强,显示的组织结构或病理结构越清晰;但频率越高,其衰减也越显著,透入的深度就越小。即频率越高,穿透力越低;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强。
2. 动物体组织结构的回声性质与超声图像诊断 机体结构是一个复杂的超声介质,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病理组织在声阻抗和衰减系数上都有差异。超声在不同的器官与组织之间产生反射与衰减,这是构成超声图像的基础。将接收到的回声,根据其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依次显示在影屏上,可显出机体的断面超声图像。
(1)回声性质:通常将回声性质分为3种类型。
①无回声。超声经过的区域没有反射,为无回声的暗区。可能是液性暗区、衰减暗区、实质暗区。
②低回声。肝脏实质器官急性炎症、出现渗出时,其声阻抗比正常组织小,透声增高,因而可出现低回声区。
③强回声。实质器官内组织致密,声阻抗差别较大,反射界面增多,使局部回声增强,呈密集的光点或光团。又可细分为较强回声、强回声和极强回声。
(2)回声形态描述:光点或光斑指细而圆的点状回声。光团指回声光点以团块状出现。光条或光带指回声呈条带状。光环指回声呈环状,光环中间较暗或为暗区,如胎儿头部回声。光晕指光团周围形成暗区,如癌症结节周边回声。网状回声指多个环状回声聚集在一起构成筛状网,如脑包虫、犬的子宫脓肿、腹腔脓肿等的回声。云雾状回声多见于声学造影。声影指由于声能在声学界面衰竭、反射、折射等而丧失,声能不能达到的区域(暗区),即特强回声下方的无回声区。有些脏器或肿块底边无回声,称底边缺失;如侧边无回声则称为侧边失落。声尾指强回声后方的类似彗星尾样回声,如囊肿后方的声尾。在特强声学界面上,超声波在肺泡壁上反复反射,声能很快衰减,称为多次重复回声(3次以上)或多次回声。靶环征指以强回声为中心形成圆环状低回声带,如肝脏病灶组织的回声。
(3)超声图像特点:超声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反映回声强弱的,无回声为暗区,强回声为亮区。借此来进行组织器官的超声解剖学研究、病变形态学诊断、活动脏器功能检测和介入超声的研究。
超声图像是层面图像。改变探头位置,可得任意方位的声像图,并可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情况。
(二)超声诊断的类型
1. B型超声波诊断 灰度调制型,以明暗不同的光点反映回声变化,在荧屏上显示9~64个等级灰度的图像。广泛用于动物各组织器官疾病的诊断,如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肾及膀胱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脾脏病变、眼科疾病、内分泌腺病变及其他软组织病变的诊断。
2. 多普勒超声诊断 差频示波型,单条声束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各个活动界面所产生的差频回声,在另加的慢扫描时间基线上表达其差频的大小。如加彩色,即为彩色多普勒。主要用于检测体内运动器官的活动,如心血管活动、胎动及胃肠蠕动等,多适用于妊娠诊断等。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包括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仪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超声诊断的类型还有A型超声波诊断和M型超声诊断。
(三)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1. 肝、胆、脾、胰的超声检查
(1)肝、胆:牛、羊、犬肝胆系统超声检查时的体位和探查部位见表11-10。
表11-10 牛、羊、犬肝胆系统超声检查时的体位和探查部位
动物种类 | 牛 | 羊 | 犬 |
体位 | 立位 | 立位 | 仰卧、俯卧或侧卧 |
探查部位 | 右侧第8~12肋间肩 关节水平线下 | 右侧第8~10肋间肩 关节水平线下 | 右侧第10~12肋间或 剑突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