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是人和多种动物的共患病,分皮肤感染和深部感染2大类别,犬真菌性皮肤病的特征是在犬的头、颈、四肢的皮肤上形成鳞屑状癣斑,病原为毛癣菌和小孢子菌。
(一)流行病学
皮肤感染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多发,幼犬较成年犬更易发生,环境的温暖与潮湿不洁可促进该病的发生。而深部感染主要是通过犬接触污染的土壤或经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
(二)临床症状
皮肤感染主要是在头、颈和四肢的皮肤上形成圆形的脱毛斑、癣斑,周围界限清楚,表面覆盖灰色鳞屑,病程长。
(三)诊断
采病料镜检可确诊。方法是采集带有鳞片的皮屑,连同受感染的被毛根部,放入10%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温至40~50℃,经5~10分钟,加几滴蒸馏水镜检,可见到分枝的菌丝和各种孢子。临床诊断上应与螨病、湿疹相区别。螨病痒感剧烈,其病料镜检可见到螨虫,而湿疹无污染性,没有界线明显的癣斑,且检不出病原体。
(四)防治
1. 预防 控好环境卫生和犬个体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基础。一旦发现病犬,立即隔离治疗,杜绝接触感染;污染过的犬舍应将垫料,连同墙壁、顶棚、用具等彻底消毒。可选用制霉菌素口服预防,每天60万~100万IU/kg体重,连用5~7天。
2. 治疗 皮肤感染时应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内服灰黄霉素,25~50 mg/kg体重,每日2次,连用3~5周,或用两性霉素B 4 mg/kg体重,隔2日1次,分10次注射,局部用制霉菌素等软膏涂擦,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