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十四节 呕吐
    来源:辈宠网

呕吐是动物将胃内容物或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腔或鼻腔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理现象。各种动物因胃和食道的解剖结构不同,呕吐中枢的感应能力不一,发生呕吐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中食肉动物最容易发生,其次是猪,牛、羊等反刍动物发生较少,马则极难发生呕吐。

一、病因

1. 胃性呕吐 因迷走神经末梢的胃神经受到刺激,传至呕吐中枢而发生呕吐。见于胃炎、急性胃扩张、某些药物和毒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2.反射性呕吐 主要是腹部交感神经反射的刺激胃神经,引起呕吐。见于咽炎、肠阻塞、肠变位、子宫疾病、肝脏疾病、肾炎、肾结石、腹膜炎、胰腺炎、犬瘟热、犬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猪瘟、猪丹毒、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小动物剧烈咳嗽也可引起呕吐。

3. 中枢性呕吐 主要是呕吐中枢直接受到刺激,见于: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癫痫病、颅脑外伤等。

(2)毒物或药物 如食盐中毒引起的嗜伊红脑膜炎和脑水肿而引起呕吐,应用洋地黄、阿扑吗啡及抗癌药等可兴奋呕吐中枢而发生呕吐。

(3)其他 如尿毒症、犬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可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出现呕吐。

二、发生机制

呕吐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其过程可分为恶心、干呕与呕吐3个阶段:

恶心时,胃张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可伴有或不伴有十二指肠液反流;干呕时,胃上部放松而胃窦部短暂收缩;呕吐时,胃窦部持续收缩,贲门开放,腹肌、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腹压增加,迫使胃内容物急速而猛烈地从胃返流,经食管、口腔甚至鼻腔而排出体外。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接受来自消化道、冠状动脉、大脑皮质、内耳前庭等器官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再通过一系列传出神经分别传到胃、十二指肠、腹肌与其他参与胃逆蠕动的肌肉,直接支配呕吐动作,引起呕吐反应。化学感受触发带则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部,它不能直接支配呕吐动作,但能接受各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及体内代谢产物的刺激,并由此发出神经冲动,传至呕吐中枢再引起呕吐。

三、临床表现

呕吐是动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借助呕吐可将进入消化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临床上检查呕吐时,应注意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及呕吐物的数量、性质、气味及混杂物。

1. 呕吐的时间 采食后不久一次呕吐大量的胃内容物,主要因过食引起,见于犬、猫和猪。采食后立即发生持续而频繁的呕吐,呕吐物常混有黏液,表示胃黏膜或呕吐中枢长期遭受某种刺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胰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

2. 呕吐物的性质 病因不同,呕吐物的性质和成分有一定差异。混有血液为血性呕吐物,见于出血性胃炎、胃溃疡、猪瘟、犬瘟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等;混有胆汁的呕吐物呈黄绿色,见于十二指肠阻塞;呕吐物的性质和气味与粪便相同,主要见于犬大肠阻塞、猪肠嵌闭。另外,犬、猫、猪和反刍动物的呕吐物中有时混有毛团、肠道寄生虫及异物等。

四、伴随症状

1. 腹痛 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往往伴有腹痛症状,见于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肠变位、胰腺炎等。

2. 脱水 持续而频繁的呕吐,可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 体温升高 见于传染病和各种炎症性疾病,如犬瘟热、犬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猪瘟、猪丹毒、腹膜炎、肾炎、胰腺炎等。

4. 神经症状 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常表现兴奋、全身肌肉痉挛、抽搐、共济失调、昏迷等神经症状,见于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

五、鉴别诊断思路

1. 根据呕吐的频度和呕吐物的性质进行分析 猪、犬、猫采食后不久或近期发生一次性大量呕吐,且呕吐物为正常胃内容物时,一般为过食性胃扩张;但采食同样饲料的动物大多数或全部出现呕吐,且发生突然,可能由毒物中毒引起。动物采食后即出现呕吐,呕吐动作持续而频繁,呕吐物中含较多黏液,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等。夜晚或清晨呕吐,见于尿毒症、犬猫妊娠呕吐等。呕吐物中混有血液,为消化道出血性炎症的特征。混有胆汁的呕吐物,见于十二指肠阻塞。

2. 通过神经症状判断呕吐的类型 中枢性呕吐,动物表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如脑炎、脑膜炎等;而反射性呕吐,病畜不表现任何神经症状,如胃肠炎、肠扭转等。

3. 实验室检查 对群发性呕吐,重点应考虑中毒性疾病和传染病,并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因。中毒性疾病一般无体温反应(如食盐中毒等),而传染病则体温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如犬瘟热、犬病毒性肠炎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