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二十四节 跛行
    来源:辈宠网

跛行是动物躯干或肢体发生结构性或功能性障碍而引起的姿势或步态异常的总称,是动物肢蹄病及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其不仅见于外科病,某些内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样也能引起运动机能障碍而表现跛行。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1. 日粮因素 四肢病和蹄病的发生与日粮成分密切关系,饲料中矿物质(如钙、磷、铜、锌、锰等)不足或比例失调、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缺乏,常可引起骨、关节代谢紊乱,是引起跛行的全身性因素。马属动物后躯肌肉变性、肿胀、疼痛,可表现运步困难,常见于硒缺乏症、肌红蛋白尿症等。奶牛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多,容易发生蹄叶炎。马属动物摄入大量的谷类饲料引起的急性胃扩张,容易继发蹄叶炎。牛霉稻草中毒及动物的麦角中毒时,因导致末梢血管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生蹄腿肿胀、溃烂而表现跛行。家禽日粮蛋白质含量过高(特别是核蛋白和嘌呤碱)引起的关节型痛风主要表现关节肿大和跛行。

2. 外伤 外伤引起的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和挫伤、肌肉挫伤等均可导致跛行。过度或不当使役(竞赛),容易引起四肢各部位的机械性损伤,因疼痛出现运动机能障碍。削蹄和装蹄不当,可直接引起蹄病和跛行。犬猫指(趾)甲过度卷曲生长刺入枕垫可引起跛行。蹄底刺入异物(如铁钉、铁丝、玻璃等),压迫蹄部真皮的神经末梢及真皮感染,引起跛行。冬季蹄部冻伤也可出现跛行。

3. 炎症 关节炎、骨髓炎、腐蹄病等可引起跛行。当肢体某些部位的慢性炎症过程,可形成关节粘连、僵直、腱短缩等,可引起四肢异常运动,呈现四肢机械性障碍。另外,也见于一些自身免疫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神经损伤 四肢神经损伤常导致所支配肌肉的迟缓或萎缩,而出现特定性的跛行,如肩胛上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及股四头肌萎缩等。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等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而出现跛行。在一些传染病过程中,因神经系统的病变也可发生跛行,如犬瘟热、狂犬病等。

5. 遗传因素 某些动物因遗传因素可发生先天性四肢发育不全,也可通过诱发四肢疾病而引起跛行。常见于犬,如北京犬的弓形腿易引起肘关节变形性关节炎,犬的前肢“X”状姿势易造成桡腕关节损伤等。

6. 其他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继发或伴发跛行,如牛病毒性腹泻、口蹄疫、乳腺炎、酮病、光过敏症、真菌性口炎、恶性卡他热等。

二、临床表现

跛行的临床分类主要是根据症状发生在运动时的阶段不同,分为支柱跛行、悬垂跛行和混合跛行。

1. 支柱跛行 在支柱阶段出现的跛行,简称支跛。支跛最基本的特征是负重时间缩短和避免负重,以及后方短步。这是因为患肢落地负重时,感到疼痛,为了缓解患肢疼痛,在站立时减负体重或免负体重,两肢频频交替。在运步时,患肢接触地面,为了避免负重,对侧的健肢就比正常时伸出的快。因此以健肢的蹄印衡量患肢所走的一步,呈现后方短步。

支跛的患部多在腕、跗关节以下的骨、关节、腱、腱鞘、韧带和蹄的疾病,而神经肌肉损伤时也可表现支跛,即中兽医所说“敢抬不敢踏,病痛腕跗下”。

2. 悬垂跛行 主要是四肢运动机能障碍,运动时肢蹄在空间悬垂阶段出现的跛行,简称悬跛。其特征是抬不高和迈不远,患肢前进运步时,在步伐的速度上和健肢比较常常是缓慢的,提举、前伸不充分,导致患肢的前半步短小,呈现前方短步。因此,前方短步,运步缓慢,抬腿困难是临床上确定悬跛的依据。悬跛主要是腕、跗关节以上的肌肉(伸肌或屈肌)以及支配这些肌肉的神经疾病所引起。即中兽医所说“敢踏不敢抬,病痛在胸怀”。

3. 混合跛行 在运动阶段和支柱阶段均出现机能障碍时称为混合跛行。这种跛行兼有支跛和悬跛的某些特征。混合跛行常见于四肢上部的关节疾病、骨折、骨膜炎、黏液囊炎和筋膜的疾病等。

4. 特殊跛行 临床上以某些独特状态命名的跛行。

(1)间歇性跛行 它是周期性发作的一种跛行。在开始运步时一切正常,但在劳役或乘骑一定时间后,突然发生严重跛行,停止运动,则跛行自然消失而恢复正常。但再次运动时可反复发作,主要见于大动脉管的栓塞(如髂内外动脉或股动脉栓塞)、习惯性膝盖骨脱位、关节石等。

(2)紧张步样 四肢负重极度困难,运步时呈急促短步,提举后迅速落地,常见于蹄叶炎。

(3)黏着步样 运步缓慢强拘,呈现缓慢短步,常见于肌肉风湿、破伤风等。

(4)鸡跛 患肢运步呈弹跳式高度举扬,膝关节与跗关节高度屈曲,肢在空间停留片刻后又突然着地,如鸡走路的姿势,常见于老龄马。

三、伴随症状

1. 外伤 外伤性跛行,肢体常有肿胀、出血、疼痛或皮肤、肌肉的完整性破坏等外伤表现。

2. 关节肿胀 表现局部红、肿、热、痛,见于关节炎、关节囊炎等。

3. 全身状况 日粮因素引起的跛行,同时表现特征性的全身症状。如维生素A缺乏症、硒缺乏症、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过量摄入谷类饲料引起的蹄叶炎等。

4.神经症状 有些疾病(如奶牛生产瘫痪、酮病、犬产后抽搐、犬瘟热、狂犬病等)伴发的跛行,动物常表现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

四、鉴别诊断思路

跛行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疼痛、乏力、畸形或机体肌肉骨骼系统机能及结构性障碍的一种标志。因此,诊断时应通过详细的检查确定跛行的部位和病因。

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了解跛行的发生、持续时间及可能的诱因,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

仔细的视诊判断患病部位、跛行的种类及程度。一般分驻立视诊和运动视诊。驻立视诊主要注意肢体的驻立和负重、被毛和皮肤、肿胀、肌肉萎缩、骨和关节、蹄和蹄铁等。运步视诊应选择宽敞平坦、光线充足的场地,主要是根据运步时的临床表现确定患肢、跛行的种类和程度,并初步发现可疑患部。

对可疑患肢及患部进行触诊检查,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程度。

对日粮因素或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跛行,应进行全身状况的检查,必要时测定实验室相关指标,根据特征性的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确定病因或原发病。

有条件的应充分应用特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辅助诊断方法,对确定跛行发生的准确部位、病因、病情的分析、疗效及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如局部麻醉、X线检查、超声检查、关节内腔镜检查、感应电刺激法、肌电图检查、骨闪烁图法、计算机步态图像分析、关节滑液检查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