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因误食杀鼠药或吞食被杀鼠药毒死的老鼠而发生的中毒病。杀鼠药是杀灭啮齿类动物家鼠、仓鼠和田鼠等的药物。引起动物中毒的毒鼠药分为:①有机合成杀鼠药,如安妥、杀鼠灵、敌鼠和氟乙酰胺等。②无机杀鼠药,如磷化锌。③植物性杀鼠药,如马钱子碱、红海葱等。④熏蒸杀鼠药,如磷化氢、氯化苦等。
安妥中毒 安妥又名萘硫脲,鼠类对其最易感。褐家鼠经口LD50为7~8毫克/千克,但随鼠的种系和季节不同,波动性较大,一般为7~250毫克/千克。安妥对人畜较安全。畜禽中犬、猫和猪对安妥最易感,而且也最易食入含安妥的诱饵。成年和老年犬比幼年犬对安妥更易感。动物中毒时,首先呼吸系统受抑制,大剂量可增强肺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致肺水肿和胸腔积液。动物误食后,应洗胃,保持安静,注意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可给予硫代硫酸钠、二巯基丙醇、半胱氨酸等进行解毒治疗。
杀鼠灵中毒 杀鼠灵又名华法灵,为抗凝血性杀鼠药。大鼠经口LD50:雌鼠约60毫克/千克,雄鼠约300毫克/千克。摄食后,易由胃肠道吸收,连续几天给药,毒性明显增高。杀鼠灵在肝中可与某种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生成的酶蛋白结合,从而影响凝血因子的生成。它还具损伤毛细血管的作用。中毒症状主要为皮肤、粘膜、肌肉和内脏出血,动物可因贫血、虚脱而死亡。凝血指标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以注射维生素K1为主。
敌鼠中毒 敌鼠为抗凝血性杀鼠药。小鼠经口LD50,一次给药约为119.5毫克/千克;每天给药3.2毫克/千克,连续给药4天,则LD50的总量仅12.8毫克/千克。小鼠连续摄入敌鼠,因累积效应而发挥毒性作用。敌鼠引起动物中毒的机理、中毒症状和中毒后的治疗与杀鼠灵相同。
氟乙酰胺中毒 家畜通过误食氟乙酰胺灭鼠毒饵或被其污染的饲草、饮水而发病。犬和猫等食肉动物多发,牛、羊、马偶发。氟乙酰胺可使三羧酸循环中断,组织和血液中枸橼酸蓄积,腺苷三磷酸生成受阻,严重障碍细胞呼吸。牛、羊多于误食后9~18小时突然倒地,剧烈抽搐而死亡;有的可暂时缓解,旋即重复发作而死亡;也有于误食的5~7天后表现精神沉郁,经一段时间则突然高度兴奋,最后反复抽搐而死亡。其他动物多于误食后数小时出现症状,马表现腹痛,肌肉震颤,呼吸急促,向前直冲,随即倒地而死。猪流涎,呕吐,狂跑乱撞,跳高转圈或卧地抽搐、死亡。犬表现狂奔嚎叫,喜钻进暗处,一般十几分钟即可死亡。根据当地近期使用过氟乙酰胺、症状及胃肠内容物的检验建立诊断。急救可用解氟灵(乙酰胺),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磷化锌中毒 经口LD50大鼠为45毫克/千克,小鼠为3~5毫克/千克。磷化锌在胃酸作用下形成磷化氢和氯化锌。前者可损害中枢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和肝、肾功能,后者刺激胃粘膜。治疗宜先以0.5%硫酸铜洗胃,使形成不溶的磷化铜,再以0.05%高锰酸钾洗胃,使之形成无毒的磷酸酐;然后灌服液体石蜡,以防止磷的吸收,并以硫酸钠导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