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宿主
    来源:辈宠网

在寄生性结合的生活方式中,为寄生虫提供住所和营养并遭受损害的动物。在兽医学范围内,作为寄生虫的宿主有两类,一类是作为保护对象的宿主,指各种家畜、家禽,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蜂、蚕和某些野生动物,它们被寄生虫寄生而受到损失。另一类宿主是寄生虫的传播者,如金龟子是猪蛭形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的中间宿主,这类宿主是防制对象。

宿主类型 就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和宿主在寄生虫发育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宿主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天然宿主与非天然宿主 天然宿主是指能给某种寄生虫以最佳生活、生长、发育和繁殖条件的宿主,是寄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非天然宿主是指一个动物本来不是某种寄生虫的宿主,该寄生虫对这个动物没有赖以生存的关系,即二者不是寄生生活中的正常结合关系。当寄生虫错误地进入非天然宿主体内时(偶发寄生),常伴发迷路现象而寄生于非正常部位,有可能给这个非天然宿主造成严重危害,寄生虫亦终因生理环境不适而停止发育以至死亡。有时寄生虫虽然寄生于天然宿主,但也偶尔出现迷路现象(迷路寄生),如肝片形吸虫正常寄生于胆管,但童虫可能错误地移行到眼、脑等处,这时它们也不能正常地生存。寄生虫进入非天然宿主和迷路现象,从疾病的角度来说,有时很有意义,但不属于寄生虫—宿主关系的范畴。

终末宿主 性成熟的虫体寄生的宿主。寄生虫在这种宿主体内发育到性成熟,并繁殖产生后代。有些寄生虫在生活史中没有有性繁殖,如锥虫,有时也称它们的家畜宿主或人宿主为终末宿主,称它们的昆虫宿主为中间宿主或媒介,这种称谓带有主观性,是不严格的。当一种寄生虫只有一个宿主,并在这个宿主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时,这个唯一的宿主习惯上就叫“宿主”, 不再加“终末”二字。

中间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为寄生虫生理上所必需, 但不发育到成熟阶段, 有的种进行无性繁殖。例如野猪后圆线虫(Metastrongylusapri)的性成熟虫体寄生在猪支气管内,猪是这种线虫的终末宿主; 雌虫产生的卵随猪粪便排至自然界, 只有被适宜种类的蚯蚓吞咽以后才能孵化, 并在蚯蚓体内发育到对猪具感染性的幼虫,蚯蚓是中间宿主。又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的成虫寄生在猪和人的小肠, 猪和人是终末宿主; 虫卵排至自然界以后, 孵化为毛蚴, 毛蚴进入某些种扁卷螺体内, 经过不同的发育阶段和无性繁殖, 最后到尾蚴阶段离开螺体, 附着在某些水生植物上形成包囊, 随水生植物经口感染猪或人。扁卷螺是中间宿主。

有的寄生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例如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成虫寄生在猪、猫、人等终末宿主的胆管, 虫卵排到自然界后, 幼虫先在第一中间宿主——螺体内发育, 并进行无性繁殖; 在螺体内的最后发育阶段是尾蚴。尾蚴离开螺体, 进入某些鱼类的体内, 鱼是第二中间宿主, 再通过鱼感染猪、猫或人。两个中间宿主均为华支睾吸虫的生理和发育所必需。

搬运宿主 有些寄生虫的感染幼虫可以进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和发育上必需的宿主, 但能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 并且对传播有重要作用, 这个宿主被称作搬运宿主。例如寄生于家禽和某些野鸟的气管比翼线虫(Syngamus trachea), 它们的卵在自然界发育到感染阶段的时候, 既可以直接感染鸟类, 也可以被蚯蚓、某些昆虫或软体动物吞咽, 暂时地贮藏在它们体内, 以后随同蚯蚓、昆虫或软体动物被啄食而感染鸟类。这些蚯蚓、昆虫或软体动物是这种线虫的搬运宿主。它们的体内条件适于气管比翼线虫的感染幼虫的存活, 并保持感染力。搬运宿主给鸟类提供了较多的感染机会, 如果它们吞咽相当多的感染幼虫, 还会给鸟类提供较大的感染强度。

转续宿主 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阶段的幼虫, 被动地转移到另一个非生理需要, 但能保持其感染力的动物体内,这个动物叫转续宿主。例如一种以枭为终末宿主, 以昆虫为中间宿主的棘头虫, 它可以随同中间宿主感染枭;但有时中间宿主被地鼠吞食,这时感染幼虫便在地鼠的肠系膜上形成包囊, 仍然保持着对枭的感染力。地鼠是转续宿主, 它给这种棘头虫提供了更多的感染机会。又如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的终末宿主是猫、犬等肉食兽, 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是蛙; 带有感染幼虫的蛙如果被蛇或某些啮齿动物摄食时, 感染幼虫可以移行到蛇或啮齿动物的肌肉等处, 仍保持着对猫、犬的感染力。蛇和啮齿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的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 这一名词常常不反映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实质, 往往是从防治一种寄生虫出发, 区别宿主之主次、予以不同对待的一种相对观念。例如日本分体吸虫无差别地寄生于人和牛, 而在从防治人体日本分体吸虫病出发的医学寄生虫学中常称牛是日本分体吸虫的保虫宿主, 在兽医学中以牛为保护对象时, 称某些野生鼠类和兔为牛日本分体吸虫的保虫宿主; 兽医学中还常称野兔等动物为绵羊肝片形吸虫的保虫宿主。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从进化观来看, 在宿主与寄生虫相互适应的漫长年代中, 宿主作为寄生虫的直接生活环境, 对寄生虫的形态生理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重要的影响。当宿主受到寄生虫的感染时, 通常都以免疫应答性反应影响寄生虫, 以对抗寄生虫的损害。但一般都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常终生带虫,并有损害性病变, 仅少数为消除性免疫, 即在获得免疫力之后, 寄生虫完全被消除。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