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表层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炎性疾病。根据炎症性质与病理变化,有出血性、粘液一化脓性以及浮膜性与固有性之分。以伴发明显的胃肠机能障碍和自体中毒等为特征。病程发展急剧, 多种畜禽均有发生。
病因 采食或误食有毒植物、腐败变质饲料、农药和化学药品污染的草料和饮水, 受寒感冒、长途运输、过度疲劳等常为诱因。也伴发于炭疽、大肠埃希氏菌病、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细小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羔羊痢疾、兔病毒性出血症、鸭瘟、犬瘟热、球虫病以及急性胃扩张、肠便秘和肠变位等病。
症状 病畜精神沉郁, 食欲明显减退或废绝, 饮欲废绝或增加。口干臭,舌苔重。反刍减少或停止,犬、猫及猪多呕吐, 腹部有压痛。不同程度的腹泻, 粪便含水较多,混有粘液或血液,恶臭。病初肠音活泼, 以后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排粪失禁或里急后重。至中后期有明显的自体中毒,全身症状加剧,脉搏快而弱, 体温升高, 可视粘膜暗红色或发绀。机体脱水, 血液浓稠, 尿少色浓。有的病畜出现腹痛, 并伴发全身肌肉震颤、痉挛或昏迷等神经症状。严重病例体温降至常温以下, 四肢冷厥, 周身出冷汗, 陷入休克状态。粘液膜性肠炎病牛往往先排出液状腥臭稀粪,频发腹痛,不断努责, 最后排出灰白色, 长短不一的管状或索状粘液膜, 数日后可康复。
病理变化 胃肠内容物稀软恶臭, 混有多量粘液或血液, 在粘膜表面形成灰色覆盖物, 肠粘膜呈均匀或斑纹状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性胃肠炎多有点状、线状出血斑或弥漫性出血。粘液—化脓性肠炎的肠粘膜覆有大量黄色粘稠混浊分泌物, 粘膜充血、出血。浮膜性胃肠炎的粘膜上有灰白色或黄色假膜沉淀, 假膜脱去后形成溃疡, 这种假膜若与深层组织牢固结合则不易剥脱, 即固膜性胃肠炎, 常见于结肠段; 胃肠浆膜往往充血、发炎, 孤腺与集腺肿胀,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肝、肾、脾和心脏等实质器官变性。
治疗 及时除去病因并治疗原发病。在禁食的同时, 清理胃肠, 抑菌消炎, 补充体液,维护心脏机能,纠正酸中毒等。胃肠内容物蓄积或排粪迟滞, 应内服油类与盐类泻剂,还可加入适量鱼石脂等防腐止酵剂。胃肠内容物已排除, 仍剧泻不止, 可内服吸附剂或收敛剂。根据病畜粪便药物敏感试验, 选用呋喃类、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以及抗感染中草药(黄连、黄柏、穿心莲、大蒜等)。根据病畜血液有关理化数据的变化,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葡萄糖、碳酸氢钠、氯化钾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注射液。必要时还可选用强心剂、抗休克药和止血剂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