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蜱科的家畜外寄生虫。它们吸吮血液,引起家畜不安,有些种同时分泌毒性物质,有些种能传播家畜的原虫病和传染病,成为一些疾病流行的媒介。
形态 硬蜱属蜱螨目、硬蜱科。在蛛形纲中最大,成虫体长2~10毫米,雌蜱在饱食血后可达30毫米。表皮革质,躯体有骨化的盾板覆盖雄虫背面全部和雌虫背面局部。革质部富有延伸性。雌虫在饱血时,躯体涨大。前端有假头(口器),由假头基、螯肢、口下板和须肢组成。腹面有足4对,第四对足基节之后有一对气门,腹面中线偏后有肛门,其附近可有肛沟,两侧可有肛侧板等,后缘可有缘垛(图1)。
图1 硬蜱的外部构造(安氏革蜱)
1.假头基部; 2.须肢第二节; 3.须肢第三节; 4.口下板;5.须肢第四节; 6.须肢第一节; 7.假头; 8.基节;9.转节;10.股节; 11.胫节;12.后跗节;13.跗节;14.生殖孔;15.生殖沟;16.气孔;17.肛门;18.肛沟;19.花缘;20.颈沟;21. 眼;22.盾片上的侧沟
发育史 硬蜱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只具三对足。若虫形态基本上与成虫相似(图2),但不具生殖能力。成虫产卵在地面,孵化后幼虫脱出,幼虫即寻找宿主寄生并吸血,饱食后蜕化成若虫,并再吸血和蜕化为成虫,成虫吸血交配后落至地面产卵。根据发育过程不同,硬蜱可分为三类:①一宿主蜱,幼虫到畜体后吸血、蜕皮直到成虫吸饱血均在同一畜体上完成。②二宿主蜱,幼虫到畜体后吸血并蜕皮变若虫,再吸血后,离畜体到地面蜕化为成虫,再寻找新畜体吸血。③三宿主蜱,其发育过程中,两次蜕皮均离开畜体,在地面完成(图3)。
图2 硬蜱的幼虫
图3 三宿主蜱发育史图解
硬蜱每一发育周期所需时间,因种而异,短的只需数10天,长的可到3年。一般虫卵在地面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2星期或数月孵化为幼虫,寻找宿主吸血。如未遇到宿主,则可长期存活。未吸血的若虫也有较强的耐受力。
分类 硬蜱科共9个属,约700种。中国已查明有8个属,80种。蜱的分布有一定地区性。花蜱属和盲花蜱属分布于中国南方,革蜱属和璃眼蜱属全部为中国北方种。牛蜱属、血蜱属、硬蜱属和扇头蜱属全国均有分布。常见属有:①牛蜱属(Boophilus Curtce,1981)。体小,假头短,假头基六角形,具眼,基节Ⅰ有二距,雄虫肛沟不明显,雌虫完全退化。雌虫背盾小,雄虫腹面有肛侧板和副肛侧板,无缘垛。在中国主要是微小牛蜱〔B.microplus(Canestrini,1887)〕,寄生于牛,也寄生于羊、马、猪、犬和人。②硬蜱属(Ixodes Latreille,1795)。体小或中等,假头长,假头基呈五角形或近三角形。无眼,无缘垛,雄虫腹面有生殖前板、中板、肛板、肛侧板和侧板。肛沟围绕于肛门前方。在中国主要的种是全沟硬蜱(I.persulcatus Schulze,1930),属三宿主蜱,是牛巴贝斯虫病和羊巴贝斯虫病、人的森林脑炎、Q热和北亚斑疹伤寒的传播者。在中国的东北、新疆均有分布。③血蜱属(Haemaphysalis Koch,1844)。体小,假头短,假头基矩形,须肢宽短,外侧常突出超过假头基侧缘。肛沟围绕肛门之后,无眼,有缘垛,无肛侧板等。属三宿主蜱。主要的种有二棘血蜱(H.bispinosa Naumann,1897)。孳生于山野及农区,寄生于牛、羊、马、猪和犬等,是犬的吉氏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在中国的江苏、湖南、福建等省有发现。④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 Koch,1844)。体中等, 假头短, 假头基呈六角形, 须肢短小,肛沟围绕肛门之后,具眼, 有缘垛, 雄虫有肛侧板和副肛板,基节Ⅰ分叉,距裂深。属三宿主蜱,常见的有镰形扇头蜱(R.haema-physaloides Supino, 1897), 寄生于牛、羊、猪、犬、野兔。一年繁殖一代, 活动于每年的4~6月, 以成虫越冬。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云南、台湾等省均有发现。⑤璃眼蜱属(Hyalomma Koch,1844)。虫体大,腿也较长大。假头长,假头基多呈三角形。须肢窄长。眼很清楚,有缘垛。肛门沟围于肛门后方,雄虫有一对肛侧板, 一对副肛侧板, 有些在肛侧板后方还有一对肛下板。常见种有残缘璃眼蜱(H.detritumSchalze,1919),属二宿主蜱, 一年繁殖一代, 活动期在5~8月份。以幼虫和若虫越冬, 栖息于家畜圈舍的墙缝中, 主要寄生于牛、马、羊、驼、猪。可传播马巴贝斯虫病、驽巴贝斯虫病和牛的环形泰勒原虫病。并可传播人的Q热、斑疹伤寒和出血热。⑥革蜱属(Derma-centor Koch,1844)。盾板上有斑纹, 假头长度中等,假头基矩形,须肢粗大,有眼,有缘垛,基节由Ⅰ—Ⅳ依次变大。肛门沟围于肛门后方。无肛侧板等。主要种有纳氏革蜱(D.nuttalli Olenev,1929),孳生于草原。属三宿主蜱, 一年繁殖一代。多以成虫越冬。寄生于牛、马、羊、驼。幼虫寄生于啮齿动物。传播马的巴贝斯虫病和各种家畜的布鲁氏杆菌病, 分布于中国北方各省。
防制 可喷洒杀蜱剂于蜱的孳生地与寄生的畜体。杀蜱剂有除虫菊酯、有机磷类, 应具有高效、低毒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