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整体状态一般检查
    来源:辈宠网

观察、检查畜禽整体状态的变化, 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体格发育检查 用视诊并结合体尺测量检查畜禽的体格发育状态,通常根据骨骼发育程度和肌肉的丰满度,同时结合躯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进行综合判定。体尺测量主要测定体高、体长、体重、胸围及管围等。一般将体格发育分为大、中、小及发育良好与发育不良。体格发育良好的家畜,躯体高大,肌肉结实,结构匀称,强壮有力,生产性能良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躯体矮小,结构不匀称。畜禽在幼龄阶段,发育迟缓甚至停滞。一般提示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或长期消化紊乱等。在仔猪可见发育显著落后的僵猪或侏儒猪,是某些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不良(先天性或后天母乳不足)的结果,也多见于因矿物质、维生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骨质疾病。当佝偻病时体格矮小,同时躯体结构异常,头大、颈短,四肢关节粗大,肢体弯曲,脊柱凹凸变形(图1)。

图1 犊牛、羔羊佝偻病的体态

营养状态检查

直接观察并配合触诊检查畜禽的营养状态。营养程度标志着动物机体物质代谢的总趋势,一般根据动物被毛(羽毛)的疏密及有否光泽、皮肤的弹性、肌肉的丰满度、皮下脂肪的蓄积量进行综合判定。确切的指标应测量体重。在仔猪可与同窝仔猪相比较;大尾羊要观察尾巴的丰满度;骆驼应观察其驼峰;肉鸡可触诊胸肌。

通常将营养程度划分为三级或以膘成来表示,营养良好(八九成膘);营养中等(六七成膘);营养不良(五成膘以下)。营养良好者被毛有光泽,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充盈,躯体圆满,骨骼棱角不显露;营养不良则消瘦,被毛蓬乱无光,皮肤缺乏弹性,骨骼棱角明显表露,同时伴有精神不振、躯体乏力、生产能力低下、抗病力弱等。

消瘦是一个常见的症状。病畜于短期内迅速消瘦,一般提示急性热性(高热稽留)病或急性失水性疾病(急性胃肠炎)。病程发展缓慢,提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或长期消化紊乱及代谢障碍。高度营养不良称恶病质,是预后不良的指征。过肥常因营养过度及运动不足引起,种用牲畜可影响其繁殖能力。

精神状态检查 观察畜禽的行为,姿态及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与表现特点,以判断其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机体中枢神经机能的标志。健康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保持着动态平衡。动物机体在静止时表现安静;行动时较为灵活,经常注视外周环境,对外界刺激较敏感。中枢机能障碍时,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被破坏,临床表现为过度兴奋或抑制。

兴奋 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一种症状,轻则惊恐不安, 重则狂躁不驯。轻度兴奋时,对外界的轻微刺激可表现强烈的反应,如马表现为经常左顾右盼,竖耳,刨地,挣扎, 企图脱缰(图2);牛表现为瞪眼凝视,嚎叫。通常由脑及脑膜充血、颅内压轻度升高,某 些中毒与内中毒所引起。常见于脑炎及脑膜炎, 日射病与热射病(中暑、中热)的初期以及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等,也可见于某些营养代谢病,如钙缺乏、维生素B缺乏等。

图2 马脑炎时的兴奋、挣扎状态

狂躁不驯则病畜不顾障碍地一直前冲或后退不止,不听吆喝、反复挣扎,啃咬物体甚至攻击人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度疾病,如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狂躁型,典型的狂躁行为是狂犬病的特征。

抑制 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的另一种病理现象,也是一种症状,轻则沉郁、萎顿,病畜离群呆立,萎靡不振,耳耷头低,对周围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如猪离群向隅或钻入垫草中;鸡羽毛逆立,闭眼缩颈,两翼下垂(图3)。常见于发热性、消耗性或衰竭性疾病。重则嗜睡、昏迷,病畜伏地不起,闭眼嗜眠,不驱蚊蝇,呼唤不应,给以强烈刺激或有轻微反应。见于重度脑病或中毒,如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沉郁型、仔猪伪狂犬病等。重度昏迷则意识不清,仅有某些反射功能, 系预后不良的指征。

图3 鸡的沉郁状态

图4 马、犬破伤风时的姿势

兴奋或抑制可依疾病程度和时期而有轻、重的变化,有时在同一病程的不同阶段,随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化而表现为两者的交替出现。

体态姿势检查直接观察家畜在相对静止时或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及其姿态表现。健康动物姿态自然、动作灵活、协调。病理状态下的异常姿态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典型而有诊断意义的主要有:

站立间的异常姿态 ①头颈挺伸, 肢体僵硬, 四肢关节不能屈曲, 尾根挺起。如马呈典型的木马样姿态(图4),系破伤风的特征,因全身骨骼肌强直而引起。②驻立时一肢避免负重或四肢频频交换负重, 提示肢蹄疼痛;四肢集于腹下或两前肢后送或两后肢前伸,表示多肢疼痛, 多见于蹄叶炎; 鸡呈两腿前后叉开站立见于马立克氏病(图5)。③马呆痴似睡、行动笨拙、两前肢交叉站立、口衔饲草而忘却咀嚼, 耳朵常转向与声音来源相反的方向,是慢性脑室积水的特有姿态(图6)。

图 5 鸡马立克氏病时的姿势

图6 马慢性脑室积水时的体态

躺卧间的异常姿态 强迫的躺卧姿势可见于: ①四肢骨骼、关节、肌肉的带痛性疾病, 如骨软症、风湿症等。②重度的脑、脑膜疾病或中毒病, 伴有中枢机能抑制性昏迷时。③四肢的轻瘫和痪瘫, 如仅发生两后肢截瘫, 则两前肢保有运动机能而病畜反复挣扎,企图起立并屡呈犬坐姿势,如马肌红蛋白尿症时(图7)。④高产奶牛产后呈曲颈侧卧同时伴有嗜睡或半昏迷,为产后瘫痪的特征(图8)。

图 7 马肌红蛋白尿症的姿势

运动间的异常姿态 ①因肢蹄带痛性疾病而引起的运动机能障碍, 称跛行。患肢着地时疼痛者称支跛; 患肢提举时有障碍者称悬跛; 兼而有之者称混合跛。跛行多因四肢骨骼、关节、肌腱、外围神经的病变而引起, 应根据跛行的特点, 详细检查肢蹄, 确定患肢、患部及病性。多肢的转移性跛行常提示骨软症或风湿症。②共济失调。表现为运动时四肢不协调, 呈醉酒状,见于脑脊髓炎症或寄生虫病(脑脊髓丝虫症)以及某些中毒症,羊在铜缺乏时表现明显, 又称摇摆病。一过性脑贫血可呈一时性共济失调现象。③无目的地徘徊。直向前冲或后退不止,或绕桩打转,或以一肢作轴而呈时针样运动, 常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并反复发作, 可见于脑、脑膜的局灶性病变或颅脑占位性病变。④马、骡表现骚动不安,呈前肢刨地、后肢蹴腹、抻腰摇摆、回视腹部或碎步急行,时起时卧、卧地转滚、呈犬坐姿势或屡呈排便动作等一系列反常姿势, 乃腹痛综合征的特点, 常见于肠痉挛、肠阻塞、胃扩张、肠臌气以及肠系膜动脉栓塞与各种类型的肠变位。⑤鸡的翻转打滚常见于鸡瘟、呋喃类药物中毒或B族维生素缺乏与脑软化(维生素E缺乏)。

图 8 乳牛产后瘫痪时的姿势

1. 重型; 2. 轻型

被毛(羽毛)检查 观察畜禽被毛的疏密, 是否整齐柔顺、有无光泽,以判定其营养状态和诊断疾病。健康动物的被毛整洁有光泽, 禽类的羽毛平顺光滑。被毛蓬乱而无光泽或换毛迟缓, 提示营养不良,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慢性传染病, 牛结核、马鼻疽及传染性贫血等, 内寄生虫以及长期消化紊乱、营养缺乏与代谢障碍; 使役过重或利用过度也可引起。

限局性的脱毛、落屑,见于皮肤病及外寄生虫病。如头颈、躯干部有多处脱毛落屑病变并伴有剧烈痒感,动物经常啃咬或向周围物体上摩擦, 甚至使病变部皮肤出血、结痂、形成龟裂, 应考虑螨病。

羽毛蓬乱、逆立、无光泽, 见于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 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 提示下痢, 羽毛脱落同时伴有局部出血, 应注意鸡群中有啄羽、啄肛恶癖的存在。

皮肤及皮下组织检查 直接观察并配合触诊, 检查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注意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和有无疹疱、溃烂以及皮下肿物等病变,以诊断疾病。

颜色 依所含色素及其数量、皮肤厚度及血液充盈状态而不同。色素含量与动物种属、品种、身体部位等有关。皮肤颜色异常可表现为: ①发红。血液增多与血流加速,可见于全身发热及局部炎症。②苍白。是贫血的特征, 为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末梢毛细血管充盈不足与痉挛的结果。③紫绀。皮肤呈现蓝紫色的一种症状。④黄染。即为黄疸。

温、湿度 依触诊而判断皮温,可反映体温状况,皮温可随体温升高而升高,见于发热病。限局性皮温升高见于局部炎症或感染。低体温时皮温降低, 肢体末梢部位, 如耳尖、鼻端、四肢末梢皮温冷厥, 表明循环功能高度衰竭,如休克时,提示预后可疑。皮肤湿度决定于汗液分泌的多少,可依触诊判定。大量流汗时被毛濡湿,甚至汗液淋漓。可见于运动直后高度兴奋或恐惧,高热环境,伴有剧烈疼痛的疾病(如马、骡腹痛病,蹄叶炎等)及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皮肤弹性 用手将颈侧、肩前部位皮肤捏成皱褶并轻轻拉起,然后放开,正常时皱褶很快恢复平展;如恢复很慢是弹性降低的标志,可见于机体严重脱水或慢性皮肤病。

疹疱性病变 皮肤疹疱是一种常见症状,其表现形式很多,多见于发疹性传染病、皮肤病、药物及过敏反应等。发现皮疹应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持续时间、分布部位及压迫是否褪色等特点。常见的有①斑疹。大小不等,不隆起又不凹陷,仅呈颜色改变。色红者称红斑,鲜红色圆形者称玫瑰疹,压之褪色;结节性红斑伴有皮肤硬结,见于副伤寒以及发疹性传染病的初期阶段。②丘疹。皮色改变皮肤隆起,可见于湿疹、药物疹等,猪丹毒时于背部可有大片丘疹。③荨麻疹。又称风疹块,因过敏所致,凸起于皮面、大小不等,呈白色斑块状,伴有奇痒。④水疱。豆粒大、圆形、半透明、凸起性损害,可见于痘疹的中期,以及烧伤、冻伤。⑤脓疱。水疱感染后,成脓性,不透明,见于各种痘疹的后期。

某些侵害皮肤的发疹性传染病,如多种畜禽的痘疮,呈典型的分期性经过, 由红斑开始,继而形成丘疹、水疱,后变脓疮,终则结痂,为其共有的特征。

溃疡与糜烂 皮肤上形成长期不愈的破溃性损害的一种症状。创缘突起,创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可见于坏死杆菌病、皮肤结核、马属动物的皮鼻疽及流行性淋巴管炎。后者呈串珠状沿淋巴管分布,先见丘疹、结节,继而化脓,破溃形成溃疡。

皮肤及皮下肿物 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起,可由与肿胀部位相应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腹下与腹侧部位的腹壁疝及四肢部位的蜂窝织炎而引起。也可见于淋巴外渗、脓肿、血肿,此时触诊有波动感,可经试验性穿刺而明确诊断。皮下浮肿与气肿见皮下浮肿、皮下气肿。

可视粘膜检查 直接观察口腔、鼻腔、阴道粘膜及眼结合膜的颜色,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临床通常以眼结合膜作为可视粘膜的代表而进行检查。

粘膜颜色 健康动物眼结膜呈淡红色。不同种属动物的红色程度不同,如水牛呈深红色。结合膜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粘膜下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数量、性质以及血液和淋巴液中胆色素的含量。粘膜颜色的改变可表现为:①粘膜潮红。毛细血管充血的结果。可由局部炎症所致;也可反映全身循环状态。弥漫性潮红可见于多种发热病以及内脏器官的广泛性炎症;如小血管充盈特别显著呈树枝状则称树枝状充血,多为血液循环或心脏机能障碍的结果。②粘膜苍白。色淡呈灰白色,是各型贫血的特征。如病程发展迅速,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如损伤大血管的创伤、内脏破裂等;如病程经过缓慢且伴有全身营养不良,则多为慢性营养不良或消耗性贫血,如结核、鼻疽、慢性传染性贫血,仔猪贫血、内寄生虫症等; 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如血孢子虫症,在粘膜苍白的同时带有明显的黄染为特点。③粘膜黄染。是黄疸的特征,巩膜处较明显,易于辨视。可见于肝实质病变、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④粘膜发绀。呈蓝紫色,系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

粘膜出血点 可视粘膜出现点状、斑块状出血,是出血性素质的特征。可见于血斑病、马传染性贫血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