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核素显像诊断技术
    来源:辈宠网

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在畜体内分布的特殊规律, 用图像形式显示以供诊断的一种技术。对投与放射性核素的家畜,使用闪烁扫描机或γ照相机等显像设备, 从体外使脏器或组织显像,用视觉器官观察放射性核素分布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变化诊断疾病。是影像诊断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核素是具有一定核特征的某种原子的统称,以AZX表示, X为元素的化学符号, Z是原子序数,A是原子质量数。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位素,放射性核素自发放出粒子(α、β)或射线(γ线、X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退。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为放射性活度。

原理 正常脏器组织与其病变组织对放射性显像剂的摄取存在差异, 投与亲脏器性显像剂时, 正常脏器可选择性地浓聚放射性显像剂, 病变组织缺乏浓聚能力或减弱, 显示在图像上的病变组织呈现为放射性缺损区或称“冷区”。反之投与亲病灶性显像剂时, 病变组织可选择性地浓聚放射性显像剂, 正常脏器缺乏摄取能力, 图像上病变组织呈现为放射性浓聚区或称“热区”。根据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形态、大小、位置、显像剂分布状况可作出诊断。

脑扫描 用于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血管病变。常用99m高锝酸盐 (99mTCO-4) 或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 (99mTC-DTPA)作脑显像剂, 犬经静脉注射后1~3小时作脑扫描, 因唾液腺, 鼻粘膜等可大量吸收99mTCO-4, 显像前需口服高氯酸盐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作为阻断剂。正常脑组织为放射性空白区, 当脑有病灶时可破坏血脑屏障, 病变部位浓聚放射性显像剂能力增加, 出现局限性热区。颅内肿瘤、脓肿及血管病变, 均可使放射性吸收增加。

甲状腺扫描 可对腺体的大小和功能进行诊断。据显示的放射性强度及分布, 即可表明甲状腺组织局部的功能状态。用131碘(131I)或99mTCO-4作显像剂,对犬静脉注射131I后约24小时或99mTCO-4后1~3小时进行甲状腺扫描。犬、猫腹背位仰卧保定, 头颈向前伸, 使甲状腺体表变平, 用高分辨力甲状腺准直仪进行扫描。正常甲状腺组织放射性分布均匀, 两叶的放射性较高, 峡部较低。甲状腺肿时, 可显示甲状腺肿大的形状与位置。甲状腺癌时, 可见腺体显著肿大, 有异常广泛的同位素低摄取区。

肺扫描 肺灌注显像(lung perfusionimaging)是肺扫描的主要方式,用于检查肺动脉血流的分布。常用131I或99mTCO-4标记的大分子聚集白蛋白(MAA)为显像剂,静脉注射。注射时一般采取俯卧位,使显像剂在左、右肺区分布较均匀。注射后半小时可开始扫描, 至4小时达到较好效果。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显像剂颗粒直径为20~30微米,暂时栓塞在管径只有7~10微米的肺实质毛细血管床内, 可显示肺动脉血流分布状况。正常肺的放射性分布均匀, 边缘放射性分布虽较稀疏, 但轮廓完整, 恶丝虫病患犬因肺膈叶小动脉发生阻塞性血栓, 致局部肺灌注受阻, 使膈叶出现放射性缺损区或甚至不能显影。

骨扫描 用于检出骨骼早期病变的一种高度灵敏的方法。可显示局部骨骼代谢和血液供应状况。常用99m锝—亚甲基磷酸盐(99mTC-MDP)为显像剂,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与骨骼的无机成分羟基磷灰石结晶的离子结合, 使骨内呈现放射性。头骨、脊椎和骨盆用背腹位检查, 四肢用侧位。正常长骨两端放射性分布比骨干部高, 脊椎和骨盆放射性较一致。骨骼创伤、肿瘤、骨瘤、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时, 病灶区放射性异常浓聚, 可比X线更早检出骨骼病变。

肝扫描 用以显示肝脏、胆囊和胆道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及胆道的通畅情况。常用99m锝—硫胶体(99mTC2S1-胶体)或99m锝—亚氨基二乙酸N取代二异丙基衍生物(99mTC-Disofenin)为显像剂, 静脉注射。注射药物5~10分钟后开始扫描,放射性显像剂为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而聚集于肝脏, 使正常的肝组织有较高的放射性。当肝脏病变(如原发性肝癌等)破坏了正常肝脏吞噬细胞时, 病变部位失去吸收放射性显像剂的能力, 图像上呈现放射性缺损区。正常肝脏和脾脏可见其大小和形态, 当门静脉阻滞时, 肝脏明显缩小。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