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计算机控制〔X线〕断层扫描术
    来源:辈宠网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动物体横断层X线扫描所透过的光量信息, 进行数据处理后重建图像的一种诊断方法。简称CT扫描。CT扫描能把动物体的立体结构拍成平面影像, 显示出动物体的横断层图像、断面解剖关系, 图像清晰, 对密度分辨力高, 可分辨出传统X线诊断不能分辨的微细密度差异的病灶。可按需要每隔数毫米至1厘米距离就作一层横断面扫描, 如同将动物体横切成许多细片, 逐层观察, 小的病灶亦不致遗漏, 诊断准确率高。

进展 1972年亨氏菲尔德(G. N. Hounsfield) 在英国首次研制成功第一台用于头部的CT设备后,各国相继研制出第二、三、四代产品, 由头部扩大到全身。1980年菲克 (J. R. Fike) 等用全身CT扫描正常犬的头、颈、胸、腹和骨盆, 为认识犬的CT解剖提供了依据。1986年特里尔(J. M. Turrell)等报告50例犬原发性脑肿瘤CT扫描的特征, 对5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原发脑肿瘤通过CT分析, 建立了CT扫描识别脑肿瘤类型的标准。

原理 使X线通过准直仪形成狭窄线束, 透过动物体横断层面进行扫描, 在对侧用探测器与扫描X线管作同步运动, 接受透过动物体后的剩余X线光量信息, 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运算处理,得出该层面各点处X线吸收值, 排列成数字矩阵, 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图像信息来重建图像,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该横断层面的CT图像。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黑、白小方块组成, 每一小方块即为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 称为像素 (pixel), 早期的CT只有160×160个像素, 后来改进到256×256以至512×512个, 像素愈小、愈多, 影像愈细致清晰。

CT值、窗宽与窗位 为了能分辨组织密度的细致差异, 应用时需按组织的种类确定CT值、窗位和窗宽。CT值是表示组织影像密度高低的比较数值,以水为基准, 亨氏单位 (HU) 以水CT值为0,骨高端正值为+1000, 空气系低端负值为-1000。共分2000个等级单位, 包括各种组织的CT值。软组织CT值介于0~+100, 脂肪介于-100~0。CT可分辨0.5~0.1%的密度差异。窗宽是选择图像所包括的CT值范围,窗位即是此CT值范围的中间值。-1000处影像最黑, +1000处最白,其间为不同灰度等级,但人眼不能分辨如此细微的级别差异,只能分辨到16个灰阶,故通常缩窄窗宽,展开灰阶,以分辨密度差异较小的病灶。如检查骨质常用+300为窗位、窗宽1000亨氏单位,CT值范围由-200至+800亨氏单位。检查脑窗位为+35,窗宽为100,CT值范围由-15~+85亨氏单位。

CT设备 包括X线源、扫描机装置、探测系统、电子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和控制台等。X线源要求管电压与管电流高度稳定,多用旋转阳极管,100千~140千伏,20~30毫安,与探测器安装在立式方形扫描机台上,X线管与探测器可直线或旋转同步移动,机台中间有大的圆形窗孔,供卧在扫描床上的被检者送入孔内进行扫描。第一代CT只有1~2个探测器,扫描时间长达5分钟。第二代增至30个探测器,扫描时间缩短至15~20秒。第三代增至300个探测器,扫描时间缩短至约5秒。第四代CT X线管绕患者旋转360°,探测器增至700个固定于周围,扫描时间缩短至2秒左右。第五代CT完全排除机械运动,用28个排列成半圆形的X线管和与之相对应的影像增强探测器,是一个全电子空间扫描系统,扫描时间缩短至百分之一秒。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