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口属(Gnatho-stoma)线虫寄生于猫、犬、貂等肉食兽和猪的胃壁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本属线虫的前端部有一膨大的头球,其上有小钩;头球内部分为4个小室,每个室的后端连一颈袋,悬垂于体腔内。头球顶部中央为两个明显的侧唇,唇内缘上有纵列的角质脊,两个唇的角质脊相互嵌合。身体的前部或全部有角质棘。常见种有:有棘颌口线虫 (G. spinigerum) 寄生于猫、犬、貂等肉食兽的胃壁内,虫体部分处于在胃壁上形成的空洞里,部分露出在胃腔中。雄虫长10~25mm,雌虫长9~31mm。生活史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某些种蛙和爬行类亦可供作第二中间宿主。猫等动物摄食带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后,幼虫常经过肝或肠系膜等处移行,最后在胃内发育为成虫。人偶遭感染,幼虫多出现于皮下。刚刺颌口线虫(G. hispidum)寄生于猪胃,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2~45mm。人遭感染时,幼虫在皮下移行。道氏颌口线虫(G.doloresi)寄生于猪胃。幼虫经肝脏移行时,对肝的损害很严重,引发肝炎; 成虫在胃壁内造成空洞,洞的一侧与胃腔相通,另侧形成穿孔,通连腹腔,引起腹膜炎。颌口线虫对猫是致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