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完全适应寄生生活的寄生蝇。成蝇全身被有细毛,呈褐色,口器完全废退。最常见的种为肠胃蝇(G.intestinalis),体长约18mm,状似蜂,翅上有一暗色、不规则的色带,由前缘达于后缘。第三期幼虫分节明显,前端较尖窄,有一对发达的口钩;后端较宽而平,有一对气门板。色红,长约18~21mm,宽约8mm,每节上有两行刺,前一行粗大,后一行短小。成蝇于夏季出现,雌蝇产卵于前肢球节以及肩区的毛上; 卵内形成幼虫后,需要马的吮舐始得释出,幼虫经由舌粘膜内等处逐步移行到贲门部,以口钩固着于粘膜上发育,少见于胃底部和幽门部。自第一期幼虫进入马体内至发育为成熟的第三期幼虫为时约10~12个月。成熟的第三期幼虫于次年春季自动脱离胃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壤中化蛹;蛹壳内形成的成蝇顶开前端的小盖爬出,不久即可飞翔。蛹期约1~2月,成蝇寿命一般仅数日。成蝇飞袭马体产卵时,引起马惊恐不安;幼虫固着在胃粘膜上以后,引起发炎,围绕幼虫口钩周围形成一环状增厚;虫体多时,可能造成贲门堵塞,食物通过困难。病马食欲减退,营养障碍,消化不良,贫血,消瘦,渐进性衰竭。可用敌百虫驱虫,时间宜选在秋冬季。其他种有红尾胃蝇 (G. haemor-rhoidalis)、兽胃蝇(G.pecorum)和烦扰胃蝇(G.veteri-nus)等,成虫的形态略有不同,在马体上的产卵部位也略有不同,第三期幼虫体节上小刺的形态与排列不同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红尾胃蝇与兽胃蝇的第三期幼虫从马体内排出过程中在直肠壁上附着数日,引起直肠粘膜充血、发炎,排粪频繁或努责。马胃蝇幼虫偶寄生于犬、猪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