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腔属 (Dicrocoe-lium) 吸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鹿、猪、犬、驴、兔等的胆管引起的疾病,常造成肝损伤,引起肝硬化和功能紊乱,病畜营养衰竭。常见种为矛形歧腔吸虫(D.dendriticum),长6~10mm,宽1.5~2.5mm,前部较窄;腹吸盘位于前1/4部分的后限。睾丸一前一后,紧靠腹吸盘之后,再后为卵巢卵模等;子宫先后行,再折回向前;卵黄腺局限于体中1/3部分的肠枝外侧。生殖孔在腹吸盘前方、肠枝分叉处。第一中间宿主为某些种陆螺,由第二代胞蚴产生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某些种蚂蚁,尾蚴在蚂蚁体内形成囊蚴,进入感染阶段。羊牛等动物吞咽带有囊蚴的蚂蚁之后,幼虫经总胆管到达寄生部位。寄生数量一般很多,引起黄疸、消瘦、水肿、下痢等症状,常陷于恶病质而死亡。诊断必须结合病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尸体剖检发现虫体始能确诊。生前诊断可用水洗沉淀法做粪便检查以发现虫卵。卵呈黄褐色,两侧边稍不对称,卵盖明显,内含毛蚴。可用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丙硫咪唑、吡喹酮等驱虫。对所有患畜连年驱虫,可使牧场逐步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