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猪布氏杆菌病
    来源:辈宠网

布氏杆菌病是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畜可引起睾丸炎。对人则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

病原 猪布氏杆菌,菌体呈球杆状和杆状,长约0.6~1.5μm,宽0.4~0.7μm,革兰氏阴性菌,不抗酸,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该菌广泛存在病猪的流产胎儿、胎衣及病猪的乳房和淋巴系统中。发病初期在血液、全身各组织均可以找到,常随胎儿、胎衣、尿、乳汁将细菌排出体外,污染产房、饲料及用具。

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有6个生物种,即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牛布氏杆菌、犬布氏杆菌、沙林鼠布氏杆菌和绵羊布氏杆菌,其形态相同,均为球杆状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但各生物种的毒力和致病力有所区别。猪布氏杆菌主要感染猪,也能感染人和鹿、牛、羊。猪感染布氏杆菌后,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并引起繁殖障碍。其他种布氏杆菌一般只侵害局部淋巴结,无临床表现。布氏杆菌的抵抗力比较强,在炎热夏天,粪便里的菌能存活8~25d,土壤里的菌能存活2~25d,在冬季冰冻情况下,可存活几个月。在阳光直射20~30min可被杀死,温度在50~55℃需60min死亡,70℃10min、100℃时立即死亡。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一般的消毒药能在数分钟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本病的感染范围很广,除人和羊、牛、猪最易感外,其他动物如鹿、骆驼、马、犬、猫、狼、兔、猴、鸡、鸭及一些啮齿动物等都可自然感染。感染的人或动物,一部分呈现临床症状,大部分为隐性感染而带菌成为传染源。猪不分品种和年龄都有易感性,以繁殖猪群发病较多,其他阶段的猪无临床症状。病菌主要存在妊娠母猪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中,通过流产胎儿,也可以随母猪阴道分泌物和公猪精液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健康猪采食了被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配种、外伤感染。母猪在4~6个月有75%可以恢复,不再有活菌存在,公猪的恢复率在50%以下,乳猪期间感染的到成猪后仅2.5%带菌。说明大部分感染猪可以自行恢复,仅少数猪成为永久性的传染源。

临床症状 母猪多在妊娠3个月时发生流产、死胎,产后胎衣不下。乳房水肿,有的发生阴道炎、子宫炎,造成不孕症。公猪常发生双侧或单侧睾丸炎,睾丸肿大、疼痛、长期不愈,可以造成睾丸萎缩,丧失配种能力。也有发生后肢麻痹及跛行。短暂发热或无热,很少死亡。

病理剖检 病母猪子宫黏膜有脓肿,并有大小不等米粒状的灰黄结节。淋巴结呈弥漫性颗粒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变黄而硬。公猪最常见的病变是睾丸、附睾和前列腺等处有脓肿。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以得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做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采取被检猪血液,待凝固后,分离血清作为被检材料。准备0.2ml吸管和洁净的玻璃板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先用蜡笔在玻璃板上划成4cm2的方格,每一方格中放置1份0.03ml的被检血清,摇动抗原瓶使抗原均匀悬浮,用0.2ml吸管吸取抗原,在每一方格的血清样品旁加入0.03ml抗原,用牙签搅拌血清和抗原,使其均匀混合,于4min内判定结果,出现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反应,否则判为阴性。阳性者再做补体结合反应进一步确诊。

预防 ①疑似有布氏杆病的猪场,应定期进行布氏杆菌病检疫,发现阳发病猪一律淘汰。种公猪在配种前还要检疫一次。阴性猪才能参加配种。对阴性种猪群,每年要定期口服布氏杆菌病猪型二号冻干苗进行预防,饮喂2次,中间隔30~45d喂第二次。每次剂量给200亿活菌。②病猪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应深埋,被污染的圈舍、场地及用具用3%来苏儿或2%甲醛等消毒药物消毒。

治疗 此病无治疗意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