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型病毒。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直径约110~180nm,有的有囊膜,其表面有放射状排列的纤突,长约8~10nm,有的无囊膜。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不同的液体中和物体表面至少能存活7d,在畜舍内的干草上,夏季活存30d,冬季达46d,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保存在50%甘油盐水中的病料,在0~6℃下经154d后感染力仅轻度下降,3年内仍具感染力。在猪尿、井水、猪唾液、猪鼻冲洗液、猪舍污水中,分别于14、7、4、2和1d仍有感染力。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以兔肾和猪肾最为敏感,导致细胞病变,同时能见典型的核内酸性包涵体;用鸡胚作绒毛尿囊膜接种,致鸡胚死亡,主要变化为弥漫性出血和水肿,尤以头盖表面皮肤的出血局部呈突起状更为明显。侵入神经到达脊髓,甚至扩散到大脑;或由白细胞经血行路线侵入机体各部,尤其是孕畜的胎盘组织,致流产或死产。能感染猪、牛(黄牛、水牛)、羊、犬、猫、兔、鼠等多种动物,哺乳仔猪最为敏感,多呈急性致死过程,妊娠母猪流产和死产率可达50%左右。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反应、实验动物感染、核核酸探针杂交加以诊断。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5%石炭2min、80℃3min、55~60℃30~50min、0.5%~1%氢氧化钠、胰蛋白酶等均能使其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