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触诊
    来源:辈宠网

触诊,又叫摸诊,就是用手直接触摸患畜的机体或其病变部位,是否冷热、软硬、干湿、疼痛等,进而探索疾病情况,再结合其他诊法,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等。摸诊大体包括摸温度、肿胀、直肠等。

1. 摸温度

正常家畜的温度,一般是不热不凉,如触摸感觉凉或热多为病状。但因季节不同,而温度也有差异,如夏季天热,一般体表较温,天寒时体表较凉,白天又多比夜晚热,下午又多比上午高,运动后比运动前热,诸如此类,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家畜体表部位有异,而温度也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四肢及耳角等处就不如胸、腹、背等处温热,触摸温度一般从口、鼻、耳、角、皮、四肢等方面检查。

(1)摸口温:正常家畜的口湿润而温和,如口温比诊者手温还低,多为寒证。如果口色绛,口温偏低,这是热邪内盛、阳气不能外达的真热假寒之证,病多危。如果口温偏热,而又干燥,多为热证。如口温低,口津滑利,多为阳虚寒湿之证。如口色红绛,口温偏热,舌又干燥,多为阴虚内热证。如口温热,伴有口津黏滑,多为湿热证。

(2)摸鼻温:正常的家畜,鼻头、鼻中隔及呼出气温和,若鼻头、鼻中隔凉,多为寒证。反之若热,多为热证。如呼出气偏凉,也多为寒证。如牛鼻镜干裂而热,多为百叶干。

(3)摸耳温:正常家畜耳根部温热,耳尖部则稍低于耳根的温度。如耳根、尖耳均热,多为热证。否则均冷,多为寒证。如冰冷表示病势严重。

(4)摸角温:正常的牛羊,角温是根部温热,角尖凉,如角根部及尖部均热,多为热证。如角根、角尖温度皆低,多为寒证。如角根冰凉,已入危境。如热证见角冷,为热邪内郁,是病重,寒邪犯体,角由凉变温,是为寒化热.寒证见角温,为病退。

(5)摸皮温:正常家畜的皮肤温和,如触摸体表灼热,皮温增高,多为阳气亢盛,见于热证。如体表寒凉,皮温降低,多为阳气不足,见于寒证。如皮温热凉交替,多为外感之证或邪入少阳。

(6)摸四肢温:正常的家畜,四肢温度比躯体的温度稍低一些。如四肢发凉,多为寒证。如冰凉似铁,多为阳气虚极,属危证。如四肢发热直至蹄部,多为热证。如四肢灼热烫手,为热极之候,也属重证。此外,如系部烫手,有毛无毛相交处或蹄底流污水,多为漏蹄。

2. 摸肿胀

正常的家畜,气血周流不息,如环无端,畅通无阻,故畜体不会发生肿胀。如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气血淤滞,结聚局部,则生肿胀。肿胀大体可分硬肿和软肿两种,分别叙述如下:

(1)摸硬肿:硬而多痛,为硬肿之特点。硬肿分阴阳两型,如发病急,病期短,易治愈,肿部根盘紧束,热而痛,皮多红,肿部不软,尚未化脓,肿部发热而柔软,化脓已成,有脓易排,无脓易消,多为阳型硬肿。如发病慢,病期长,较难治,肿部根脚散慢,不红不热,冷而硬痛多为阴型肿硬。

(2)摸软肿:患部肿大,触之而软,多为软肿。软而不痛,多为黄证,多因气壮血淤而致。如软肿凉而不淤,触之有痕,多为水肿,多因脾肾虚弱、中毒及妊娠而致。如腹下水肿,四肢水肿等。如因外伤引起的赫尔尼亚,也能引起软肿,但脱出肠管进入腹腔后,肿则消失,如为赫尔尼亚,触压赫轮必发出吱吱之声,为肠管出入的气水音。也有腹膜破裂,肌肉撕裂的而腹液漏入皮下为水肿的,但触压破口,必无吱吱之声,两者可以此区别。

此外,还有气肿、食肿等。如牛患肩背部皮下气肿,触诊柔软,拌有捻发音,多由地瓜黑斑病中毒或气肿疽等病引起。如牛瘤胃突起,触压坚硬,外观似肿,多为积食而致,也称食肿。

3. 摸直肠

摸直肠,即直肠检查,多用于骡马,主要检查是否有结证及肠管位置。《元亨疗马集·起卧入手论》说:“凡入手者……先将右手指甲剪尽,于石上滑磨齐肉……以温暖油水三升,先灌于谷道之中,然后再将油水,于臂膊上下润滑通滑……徐徐用意涂手于大肠九��之中,左右前后,穿肠慢慢寻取。如遇横弦立肚,玉女关津,即须回避……凡有滑硬如球打手者,则为病之结粪也。”这里说的横弦立肚,即指肠系膜,玉女关津则指狭窄部。直肠摸结,将剪过的指甲磨滑,涂上带油的右手及胳臂(有时也用左手),徐徐进入肛门,如进门就触有结粪块如球,此为靠门结;在直肠膨大部触有结粪阻塞肠管,为顺手结;继续前伸,入手感到紧缩狭窄,不易通过,此处称玉女关,若有硬粪球阻塞,为狭窄部结。通过狭窄部,如有粪球坚硬如石,状似圆柱或椭圆形,游动性较大,多为小结肠结;其结粪多位于耻骨前左下方或前下方,也有沉于腹腔下部,或见于左肾下方,有时需用木杠抬腹,以帮助术者反复寻找,如大肠高度充气,妨碍检查时,可行穿肠放气。如在耻骨前沿,体中线左右,摸到弧形较坚硬的结粪,多为骨盆曲结;当左下大结肠也继发结症或过度膨胀时,则往往被挤入盆腔,或向右移到盲肠底的后下方,如在右肷窝及肋弓部,触到排球大、捏粉状或较硬的密结粪块,位置固定或稍向下沉,为盲肠结;如在体中线右侧,盲肠底的前下方,摸到像半个排球的结粪,不太硬,表面光滑,随呼吸而前后移动,脾脏多中等程度后移,多为胃状膨大部结;如位于前肠系膜根后方,距腹上壁10~20厘米,自右向左,触到手腕粗细圆柱状或卵形结块,为十二指肠结。如结粪位于耻骨前沿,由左肾后方斜向右后方,左端游离可被牵动,右端联结盲肠,位置固定,状似卵圆,且空肠臌气,则是回肠结。如在腹腔前部略偏左,摸到脾脏后移,胃体积增大(体格较小的马可摸到),为胃扩张。如胃呈捏粉样硬度,是食滞性胃扩张,如触及有波动,是气胀性胃扩张。空肠系与小结肠在一起,位于左腹骨盆腔前,空肠阻塞者较少,但易发生扭转、缠结、嵌闭或套叠。此时检查,可感到局部肠管胀气,触之敏感。肠系膜变化以及变位等局部特征来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如左结肠纵轴扭转,则左转结肠局部臌气,左上结肠并排位于下结肠的左或右侧(90°),或上结肠位于下结肠的下面(180°),下结肠纵带向左或向右方呈螺旋状弯曲,360°扭转时上结肠虽仍在原位,但下结肠纵带则呈螺旋状,肠系膜自脊柱向下拉紧呈索条状。前肠系膜纵轴扭转时,全部小肠高度充气,前肠系膜粗索状并具有向左或向右的螺旋状皱襞,牵引时病马瘙闹疼痛。小肠缠结时,如果是一部分小肠缠绕于前肠系膜上则小肠局部臌气,在索状的前肠系膜上可以触到螺旋状缠绕的小肠。如系小肠自身缠结,则缠结前方的小肠臌气,局部有压痛点,有时可触到缠结的结节状部位。如为肠嵌闭,嵌闭于腹壁裂孔时,则可能到裂孔,并能触知嵌入的肠段,牵拉感痛及局部臌气。如系嵌闭于鞘管,则耻骨前下方堆满大量臌气小肠肠环,并可触到小肠进入鞘环的情况,牵拉该段小肠则感痛。如系小肠嵌于肠系膜破裂孔时,则能触到局部似珠状的臌气肠段,局部压痛。如肠套叠,则多见于小肠自身套叠,或小段回肠套入盲肠为多见。直检时,可摸到具有弹性如腊肠状较硬固的套叠肠管。肠管套叠也多见于细毛绵羊,虽不能作直检,但以拉弓凹腰为其征,若见此状,多为肠套叠。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