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外科感染
    来源:辈宠网

病原微生物从创口侵入机体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并造成损伤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根据其致病力的强弱,侵入的门户以及机体局部和全身的状态如何而出现不同的反应与结果。

病因与特点 当机体的局部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其有利条件下,从创口进入深部组织,经过繁殖,导致外科感染。这种感染与其他感染不同,其特点是:①多数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②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③常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混合感染;④被感染组织、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性病理过程,治愈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感染途径 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进入机体,在该部或随循环转移至其他组织、器官内引起感染过程; 隐性感染——进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当时未被彻底消除而隐藏并存活于腹膜粘连部位、瘢痕、溃疡病灶及脓肿内,组织坏死处、结扎线及缝合线上以及形成包囊的异物中,待至机体全身和局部的抗感染力降低时则发生感染。外科感染有单一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及再感染之分。化脓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好气菌、厌气菌,但常见的化脓性多为好气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常与葡萄球菌、链球菌混合感染)及化脓性棒状杆菌等。厌气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恶性水肿梭菌、溶组织梭菌、水肿梭菌及腐败梭菌等。引起腐败性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变形菌、芽胞杆菌、大肠杆菌及某些球菌等。

影响外科感染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 外科感染在机体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制约的因素,即家畜机体局部和全身的防卫功能与促进外科感染发生和发展的因素。①有机体局部和全身的防卫功能。包括皮肤和粘膜及淋巴结的屏障作用、炎症反应及肉芽组织、血管及血脑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因素、细胞介导免疫、细胞间质组成成分的透明质酸等,这些因素在抗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防卫作用。②促进外科感染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进入体内的致病菌在有机体内遇到适宜的条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即可大量生长、繁殖以增强其致病作用,继而超越了机体局部和全身的防卫功能,最后导致感染的发生,以毛囊口炎、疖、痈、脓肿、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等局部外科感染及败血症等全身外科感染的症状表现于临床。在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所达到的数量和毒力、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受伤组织器官的特性与部位、创伤安静及肉芽组织是否遭到破坏、机体有无维生素缺乏症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有无慢性病和机体局部与全身防卫能力的强弱等,所有这些因素在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脓性感染时有机体的反应 ①局部反应:在感染初期局部发生主动性充血、局部温度增高, 以后炎性病灶中心由于血液循环停滞而出现被动性充血 (淤血),继而发生炎性渗出和白细胞游出以及炎症病灶局部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明显增加而发生局部肿胀。这些就是化脓性外科感染时局部出现潮红、肿胀、增温、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原因。当局部化脓性感染进一步发展时, 有机体则形成一系列屏障以限制和阻挡感染的发展。例如创伤时的肉芽组织屏障、脓肿时的脓肿膜、从原发感染病灶经路上的淋巴管、淋巴结等都能起到阻挡感染扩散的作用。当感染源从局部病灶向周围蔓延时, 常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 在其有利条件下则发展为全身性化脓感染。②全身反应: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时其全身症状表现为病畜体温升高、心跳及呼吸加快、精神沉郁、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当体内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毒素及组织分解产物对畜体产生毒害作用后, 则病畜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和网状内皮系统及毛细血管、肝、肾、脾、血液的理化学性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 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当感染和中毒继续发展时, 因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因而病畜出现贫血, 在血液中可能出现幼稚型红细胞、白细胞数明显增多、核左移、血沉加快。

治疗 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原则上要防治感染的扩散, 促进炎症产物的消散吸收, 减轻组织坏死, 已化脓的应迅速排出, 减少有毒分解产物的吸收。保护和促进机体的再生修复过程。对局部感染病灶要进行合理的外科处理。保持局部安静, 减少疼痛刺激。在感染初期局部肿胀且有剧痛的可使用冷敷, 或用复方醋酸铅散、樟脑软膏等。当局部急性炎症过程已基本平息, 可用超短波电场疗法、微波电疗法、氦氖激光照射、特定电磁波(TDP)照射等物理疗法。当局部已形成化脓灶并出现全身症状的要立即进行手术切开, 通畅引流, 使脓汁、创液、坏死组织分解产物能顺利排出, 局部按化脓创处理。全身性治疗要提高机体的防卫机能,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状态, 调节机体水和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的平衡, 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改善造血器官及排泄器官的功能。为此可进行输氧、补液、输血、静脉内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钙制剂、樟脑酒精葡萄糖溶液等。为改善和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应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和选用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还要加强对病畜的饲养管理, 根据需要采用强心、利尿、增进食欲、强壮等对症疗法。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