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牛(羊)的解剖生理特征
书籍:乡村兽医实用诊疗手册    来源:辈宠网

(一)运动系统

牛(羊)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3部分组成。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1. 骨 由骨膜、骨质、骨髓和血管神经构成。骨的化学组成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蛋白质),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使骨具有坚固性和脆性。

2. 关节 骨与骨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称为关节。通常所说的关节是指滑膜连接,包括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4个部分。

3. 全身骨骼组成 分为头部骨骼、躯干骨骼、四肢骨骼。

4. 肌肉 肌肉属于横纹肌,因其附着于骨上,故又称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功能。动物体肌肉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据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环形肌等。

(二)被皮系统

被皮系统包括皮肤和皮肤衍生物,后者包括毛、皮肤腺、蹄、角等。

1. 皮肤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肤包被身体,既能保护深层的软组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又能防止有害物质侵入,是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屏障。

2. 皮肤衍生物

(1)毛:是一种角化的表皮结构,起保护作用。

(2)皮肤腺:包括汗腺、皮脂腺和乳腺。

(3)蹄:是指(趾)端着地的部分,由皮肤演变而成,包括蹄匣和肉蹄2部分。牛(羊)是偶蹄动物,每肢有2个主蹄和2个悬蹄。

(4)角:是皮肤衍生物,套在额骨的角突上。角表面环状的隆起称角轮。母牛角轮的出现与怀孕有关,每一次产犊之后,角根就出现新的角轮。牛的角轮仅见于角根,羊的角轮明显,几乎遍及全角。

(三)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1. 消化器官

(1) 口腔:为消化器官的起始部,具有采食、咀嚼、辨味、吞咽和分泌消化液等机能。

(2)咽:位于口腔、鼻腔的后方,喉和食管的前上方,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管:又称食道,是将食物由咽运送入胃的肌质管道。

(4) 胃:位于腹腔内,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主要作用是贮存食物,发酵和分解粗纤维,进行初步消化和推送食物入小肠。胃壁结构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牛(羊)的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4个胃室联合起来形成的,故称多室胃(复胃),其中前3个胃的胃壁上无消化腺体存在,不分泌胃液,主要起贮存食物、发酵分解纤维素的作用,称前胃;第4个胃有消化腺分布,能分泌胃液,具有化学消化的作用,故又称真胃。

(5)小肠:是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前接胃的幽门,后以回盲口通盲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段。

(6)肝、胆囊和胰: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棕红色、质脆、呈不规则的扁圆形,位于膈后。胆囊位于肝门的下方,可贮存和浓缩胆汁。胰位于十二指肠的乙状弯曲中,质地柔软,有一条胰管直通十二指肠。

(7)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3段,前接回肠,后通肛门。

牛的部分内脏器官示意见彩图1。

2. 消化生理

(1)消化方式:消化器官完成消化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机械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如咀嚼、蠕动等;二是化学性消化;三是生物学性消化。上述3种消化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并协同进行的。

(2)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特点:

①口腔。主要进行机械性消化和部分化学性消化。如采食、吸吮、咀嚼、混合唾液和形成食团等。

②咽和食管。是食物通过的管道,食物在此不停留,只是借咽和食管运动向后推移,不进行其他消化。

③胃的消化。瘤胃是牛、羊进行生物学消化的主要部位。网胃相当于一个“中转站”,一方面将需反刍的饲料返回瘤胃,另一方面将较稀软的饲料运输到瓣胃。瓣胃相当于一个“滤器”,收缩时把饲料中的较稀软的部分送入皱胃,继续进行化学消化,而把粗糙部分留在瓣胃叶片间揉搓研磨,以有利于下一步的继续消化。反刍是反刍动物的重要生理机能,是复杂的反射动作,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4个过程。反刍的意义不仅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咀嚼,混合唾液,中和胃内容物发酵时产生的有机酸,而且可以排出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气体,促进食糜向后部消化道推进。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部分通过食管排出的过程,称为嗳气。嗳气是反射动作。

④小肠的消化。小肠的消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主要包括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小肠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分节运动、钟摆运动、蠕动和逆蠕动。

⑤大肠的消化。主要靠微生物进行生物学消化。大肠运动与小肠相似,但速度缓慢,强度也较弱,有时可出现数段肠管都进行的很快的蠕动运动,称为集团蠕动,以推动食糜尽快后移。

由于大肠和小肠的运动,内容物在肠腔内移位而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音。小肠音如流水音或含漱音,大肠音因肠腔宽大而似雷鸣音或远炮音。通过对肠音的听诊,可了解肠的运动状况,对动物临床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3)吸收:不同的部位,吸收的速度不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口腔和食管基本上不吸收;前胃可吸收大量短链脂肪酸和氨;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4)粪便的形成和排粪:食糜经消化吸收后,残余部分进入大肠的后段,逐渐浓缩形成粪便,最后运至直肠,通过排粪反射排至体外。脊髓是排粪反射的基本中枢,故腰荐部脊髓损伤常导致排粪失常。

(四)呼吸系统

1. 呼吸器官

(1)鼻腔: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前方有鼻孔和鼻翼,后方有鼻后孔。

(2)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3)喉:喉是呼吸通道,也是发声器官。喉位于下颌间隙后方、头颈交界的腹侧,前方通咽和鼻腔,后接气管。

(4)气管和支气管:为圆筒状长管,由软骨环构成支架。气管位于颈、胸椎腹侧,前端接喉,后端进入胸腔中,在心底背侧分为左、右2条主支气管,分别经肺门进入左右肺。

(5)肺: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大于左肺,两肺占据胸腔的大部分。可分7叶,即左尖叶、左心叶、左膈叶、右尖叶(又分前后两部)、右心叶、右膈叶和副叶。兽医临床常将左肺心切迹作为心脏听诊部位,上界约在肩关节水平线稍下方。

2. 呼吸生理 呼吸是牛(羊)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其全过程分为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和组织换气4个环节。肺通气依赖于吸吸运动而发生,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依赖于呼吸膜和气体分压差而发生,气体运输依赖于循环中的血液。肺通气和肺换气2个环节全称外呼吸,组织换气又称内呼吸。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统称气体交换。

图1-1为牛的呼吸系统模式图。

(五)泌尿系统

1. 泌尿器官 泌尿器官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肾是泌尿器官,主要作用是生成尿液。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分别是输尿、贮尿和排尿器官。泌尿系统的功能是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

图1-1 牛的呼吸系统模式图

2. 泌尿生理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2个阶段,先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产生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而生成终尿。

兽医临床工作中,根据渗透性利尿的原理,使用一些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增加原尿溶质浓度,可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六)生殖系统

1. 生殖系统构造

(1)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及其附属器官(精索、阴囊和包皮)组成。睾丸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精子和性激素,附睾是精子进一步成熟的地方。

(2)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和阴门。

2. 生殖生理

(1)雄性生殖生理:公牛(羊)的性反射共有4种:阴茎勃起反射、爬跨反射、抽动反射、射精反射。精液是睾丸、附睾和副性腺的混合分泌物,由精子和精清2部分组成。精液黏稠不透明,具有特殊气味,pH值为7.0~7.3,渗透压与血浆相似。每次交配时的射精量,牛通常为2~10 ml,羊为1 ml。精子的运动有3种形式,即直线前进运动、原地转圈运动和原地颤动。只有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才具有受精能力。

(2)雌性生殖生理:家畜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叫发情周期(性周期)。根据母牛(羊)生殖器官发生的变化,可把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七)心血管系统

1. 心脏 心脏为中空的圆锥形肌质器官,位于胸腔纵隔内,夹于两肺间,略偏于左。心腔内有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把心腔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4个部分。心脏的动脉分左、右冠状动脉,静脉分为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

2. 血管

(1)动脉:主动脉为体循环动脉的总干,起于左心室主动脉口。

(2)静脉:前腔静脉系收集头颈部、前肢部和部分胸壁胸前口处的静脉血。后腔静脉系收集后肢、骨盆及盆腔器官、腹壁、腹腔器官及乳房的静脉血。

牛全身主要血管分布示意见彩图2。

3. 心血管生理

(1)心脏的泵血功能:每次心跳可分为3个时期: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间歇期。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瓣膜的关闭,心肌收缩引起的血流震荡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通常在胸壁的心区可听到两个性质不同的声音,即“通—塔”声,分别称为第1心音和第2心音。

(2)血管生理: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可升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缩压);当心室舒张时,血压可下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心舒压)。

动脉管壁随着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发生节律性的起伏称动脉脉搏,简称脉搏。它反映了心、率、心、动周期的节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脉搏的幅度、硬度、频率等性质的变化,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机能状况。所以,检查脉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牛检查脉搏的部位常在尾正中动脉。

(八)免疫系统

1. 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胸腺位于纵隔内,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后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骨髓中的红骨髓可以生成血液中的一切细胞,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分化后,则进入血液和淋巴,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淋巴小结。它们是T细胞、B细胞定居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位于淋巴管的通路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呈灰白色或黄灰色。很少单个存在,常集合成群。淋巴结的正常与否,是判定动物是否有病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临床诊断和检疫的重点。兽医临床和动物屠宰检疫常检的淋巴结有:下颌淋巴结、肩前(颈浅)淋巴结、股前(膝上)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腘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主要机能是造血、贮血、调节血量、破坏衰老的血细胞、吞噬进入脾脏的细菌和异物、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脾呈长扁窄的镰刀形,质地柔软,位于腹前部。

2. 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大小不一,直径在5~18 μm之间。已知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除嗜中性白细胞外,其余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统称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机能是吞噬侵入体内的细菌、异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3)抗原递呈细胞:指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能够摄取、处理、转递抗原给T细胞和B细胞的细胞,其作用过程称为抗原递呈。

(4)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除具有吞噬细菌、抗感染能力外,还可与抗原、抗体相结合,形成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原复合物,从而大大加强对抗原的吞噬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

3. 淋巴 淋巴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体内主要的体液之一,它和血液、组织液关系密切。淋巴的生理意义:一是可以调节血浆和组织细胞之间的体液平衡;二是有免疫、防御和屏障作用;三是可以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四是运输脂肪。

(九)内分泌系统

1. 概述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构成。内分泌腺是无管腺,没有输出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而输送到全身各有关器官和组织。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松果体。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广泛,如胰脏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细胞和黄体细胞等。

2. 激素概念和种类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叫激素。体内各种激素按化学本质分为2大类:一类是多肽类激素,如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和胰岛的分泌物。这类激素容易被消化道的消化酶分解破坏,因此不宜口服,应用时注射。另一类是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这类激素可口服。目前,许多激素已经能提纯或人工合成,并应用于畜牧生产和动物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十)神经系统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

①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呈背腹略扁的圆柱状,前端经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后端达荐骨中部。

②脑。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脑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3部分。大脑在前,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小脑位于脑干背侧。

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着某种屏障,这种屏障称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可防止有害物质(如毒素、药物、病原微生物等)进入脑内损害神经细胞。

(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2. 神经生理

(1)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系统对机体全部生理活动的调节都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

(2)反射的种类:反射活动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大类。

非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牛(羊)生下来就有的,也是同种动物共有的。这种反射比较恒定,也有固定的反射弧,不易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改变,只要遇到一定强度的相应刺激,就会出现反射。其反射中枢多在皮层以下部位。如饲料入口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机械刺激角膜引起的角膜反射,排粪排尿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牛(羊)出生后获得的。这种反射无固定的反射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条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而且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3)条件反射的应用:在畜牧生产中,可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对牛(羊)进行各种调教和训练,使其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如可以用呼唤、口哨等作为条件刺激,训练牛(羊)形成定时外出运动、吃食、定点排粪和排尿的条件反射。通过各种口令、手势的刺激,使牛(羊)形成一整套条件反射,有助于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