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的临床检查
临床上对心脏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听诊、视诊、触诊和叩诊,其中:听诊和触诊最常用。
1. 心脏的视诊和触诊 心脏的视诊和触诊主要用来检查心搏动。心搏动是指在心室搏动时,由于心肌急剧伸张,心脏横径增大并稍向左旋,而使相应部位的胸壁产生的振动。
(1)视诊、触诊心搏动的部位和方法:检查心搏动,一般在左侧进行,必要时可在右侧。牛的心搏动在肩端线下1/2部的第3~5肋间,在第4肋间最明显;羊、猪的心搏动部位与牛的基本相同;犬、猫的心搏动在左侧第4~6肋间的胸廓下1/3处,第5肋间最明显。
(2)心搏动的病理变化:
①心搏动增强。心搏动的强度决定于心脏的收缩力、胸壁的厚度和胸壁与心脏之间的介质状态。心搏动增强时,触诊感到心搏动强而有力,并且区域扩大。病理情况下的心搏动增强,可见于各种能引起心脏机能亢进的疾病,如发热病的初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脏肥大以及伴有剧烈疼痛的疾病等。心搏动过度增强,可伴有整个体壁的震动,称为心悸。
②心搏动减弱。触诊时感到心搏动力量减弱,区域缩小,甚或难于感知心搏动,见于心脏衰弱的后期,以及心脏与胸壁距离增加的疾病,如胸壁浮肿、胸腔积液、慢性肺泡气肿及心包炎等。处于濒死期的动物,由于心肌收缩力异常微弱,很难感到心搏动。
③心搏动移位。心脏受附近肿瘤及邻近器官或渗出液的压迫,可使心搏动移位。心搏动向前移位,可见于胃扩张、腹水及膈疝等;向右移位可见于左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向后及向上方移位的极为少见。
④心区震颤。触诊心区部感到有轻微震颤。见于纤维蛋白性心包炎、胸膜炎及心脏瓣膜病。
⑤心区疼痛。触诊心区部,动物表现回视、躲闪或抵抗等疼痛反应。见于心包炎、创伤性心包炎及胸膜炎等。
2. 心脏的叩诊 叩诊的目的,在于确定心脏的大小、形状、敏感性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心脏的一小部分与胸壁接触,叩诊呈浊音,称为心脏绝对浊音区;心脏的大部分被肺脏所掩盖,叩诊时呈半浊音,称为心脏相对浊音区,它标志着心脏的真正大小。
(1)心脏叩诊法:对牛等大动物进行心脏叩诊时,先将其左前肢向前牵引半步。对犬等小动物,可提起其左前肢,以暴露心脏的区域。
牛的心脏被肺脏覆盖的面积大,其左、右两侧均无绝对浊音区,而只有相对浊音区,位于第3~4肋间。在牛心脏叩诊时若出现绝对浊音区,即为病理状态。
羊的心脏在左侧胸廓下1/3部,在第3~4肋间或第3~5肋间可叩出相对浊音区。羊的心脏浊音比牛的稍稍明显。
猪的心脏浊音区在左侧胸下的第2~3肋间,叩诊呈现很不明显的半浊音。
犬的心脏浊音区比其他家畜都明显,其绝对浊音区,左侧位于第4~6肋间,上界与肋骨和肋软骨结合部相一致,后界无明显界限而移行为肝浊音区;右侧位于第4~5肋间。
(2)心脏叩诊的病理变化:心脏叩诊区发生变化时,还应考虑肺脏的变化。对心脏来讲,相对浊音区的变化较绝对浊音区的变化更具有重要意义。
①心脏浊音区增大。相对浊音区增大,是由于心脏容积增大所致,可见于心肥大、心扩张及心包积液等;而绝对浊音区增大,是由于肺脏覆盖心脏的面积缩小所致,如肺萎陷等。
②心脏浊音区缩小。绝对浊音区缩小见于肺泡气肿及气胸,相对浊音区缩小可见于肺萎陷和覆盖心脏的肺叶部分发生实变的疾病等。
③心区叩诊呈鼓音。在渗出性心包炎,如果有腐败菌侵入而产生气体,心区叩诊可呈现鼓音,见于牛的创伤性心包炎。另外,当覆盖心脏的肺叶发生炎性浸润时,由于肺泡内充有液体,肺泡的含气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致肺组织的弹力减退,此时也可能在原来呈现半浊音的区域出现浊鼓音。这两种鼓音的鉴别要点是,前者同时出现心脏浊音区增大,并有颈静脉怒张、肉垂浮肿、心力衰竭等心包炎的症状;后者主症在呼吸器官,兼有肺炎的症状。
④心区叩诊疼痛。在进行心脏叩诊时,动物躲闪、呻吟、不安,则为疼痛的表现,见于心包炎及胸膜炎等。
3. 心脏的听诊
(1)心脏的听诊方法:
①听诊部位。心脏听诊一般在动物左侧进行,必要时可在右侧。
②心音的最强听取点。听诊心音最清楚的部位称为心音的最强听取点。动物心音最强听取点见表11-7。
表11-7 各种动物心音最强听取点
种类 | 第 1 心 音 | 第 2 心 音 | ||
二尖瓣口 | 三尖瓣口 | 主动脉瓣口 | 肺动脉瓣口 | |
牛 | 左侧第4肋间,主 动脉瓣口的远下方 | 右侧第3肋间,胸 廓下1/3的中央水平 线上 | 左侧第4肋间,肩 关节线下方1、2指处 | 左侧第3肋间,胸廓下 1/3的中央水平线下方 |
犬 | 左侧第5肋间,胸 廓下1/3的中央水平 线上 | 右侧第4肋间,肋 骨和肋软骨结合部稍 下方 | 左侧第4肋间,肱 骨结节水平线上 | 左侧第3肋间,接近胸 骨处 |
猪 | 左侧第4肋间,主 动脉瓣口的远下方 | 右侧第3肋间,胸廓 下1/3中央水平线上 | 左侧第4肋间,肩 关节线下1、2指处 | 左侧第3肋间,胸廓下 1/3中央水平线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