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快大型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来源:辈宠网

(一)肉用商品鸡的选养  养肉鸡的专业鸡场和专业户,在选养雏鸡前,首先应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选养适销对路的肉用仔鸡;其次要摸清楚商品鸡的准确来源、生产性能和疫源情况等。

(二)肉用仔鸡的育雏

肉用仔鸡从雏鸡到出售,一般分为育雏期和肥育期两个阶段。育雏期一般是1~4周龄,此期是借助于供暖维持体温的生长初期;肥育期是从4周龄到出栏(8周龄左右),此期最重要的是以通风换气为主的饲养管理。

1.育雏饲养方式:为满足雏鸡舒适和健康的基本需要,育雏期间的基本条件就是装有温度调节设施的鸡舍。育雏方式有地面饲养和立体饲养两种。鸡舍给温方式有三种类型:一是将热源安装在小鸡的上方一定的高度,通过辐射热使小鸡取暖,如保姆伞;二是将热源安装在小鸡的下方或在地面以下,热向上运动和蒸发扩散,使小鸡的腹部乃至全身获得温暖,如地下烟道育雏等方式;三是将热源安装在室内,通过加热室内空气使全室温度上升,如煤炉育雏、鼓热风等。

2.育雏的基本条件:肉鸡的饲养密度一般要求1周龄20~30只/米2,2~3周龄12~15只/米2,4周龄~出栏10~12只/米2。饲料槽位以鸡群可同时采食为宜,饮水器相对于饲料槽位可适当减少。第一周舍内温度应能控制在32~35 ℃,以后可以逐渐每周下降2 ℃,直至18~22 ℃。湿度应保持在65%左右,光照条件可以采用持续光照,也可以采用间歇性光照,但以每昼夜光照时间不低于20个小时为宜,光照强度以肉鸡能看到采食为宜,每平方米约5勒克斯。

3.育雏前的准备:

(1)饲养计划的安排:应根据鸡舍面积,并考虑是同一鸡舍既作育雏又作育肥用,还是育雏与育肥分段养于不同鸡舍,然后按照饲养密度计算可能的饲养数量,根据饲养周期的长短,确定全年周转的批次。订购雏鸡应选择鸡种来源质量可靠的单位,在饲养前数月预订,以保证按约定的日期准时提货。

(2)饲料的准备:为了满足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需要,应按照有关饲料配方配制全价饲料。有关公司都有肉用仔鸡的饲料营养标准。一般专门化品系的肉用仔鸡都有每周龄消耗的饲料量。如果自己配制饲料,则根据饲料配方、每周的饲料消耗量及饲养量,可以大致计算出每种原料的需要量。如果购买市售配合饲料,必须了解配合饲料的能量与蛋白质的含量以及配合饲料的质量。

(3)育雏室及用具的准备:饲养肉用仔鸡必须严格隔离,而且在每批肉鸡出售后,必须立即清除鸡粪、垫料等污物。由于残留污物会大大降低消毒药物的效果,所以消毒前要用水洗刷,特别是饲养地面、墙壁、门窗、用具上残存的粪迹。同时,将所用的用具,如饮水器、食槽、开食盘、耙齿、秤、水桶等用3%来苏儿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检查和维修好所有的设备,并将上述用具及备用物品、垫料、煤炉及其管道、围栏、灯泡、温度计、扫把等密封到育雏室内,按每立方米用42毫升福尔马林和21克高锰酸钾的比例计算用量进行熏蒸消毒。

育雏室门口要配备消毒池,进出育雏室和鸡舍要更换衣、帽、鞋,饲养人员可用2%新洁而灭溶液洗手消毒。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饮水:必须让雏鸡迅速学会饮水,最好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就给予饮水。由于初生雏鸡从较高温度和湿度的孵化器中出来,又在出雏室内停留,加上途中运输,其体内丧失的水分较多,所以,适时地饮水可补充雏鸡生理上所需要的水分。注意饮水应为室温,且最好含5%的糖、0.1%的维生素C等营养性物质,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运输途中引起的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

(2)开食:开食和饮水一样,是雏鸡饲养中的一个关键。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初生雏鸡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长发育。一般开食在出壳后24~36小时。训练开食时,要增加光照强度,使每只雏鸡都能容易地见到饲料。

(3)观察雏鸡的状态: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夜间均匀散布在育雏笼或育雏器热源的四周,舒展身体,头颈伸直,贴伏于地面熟睡,无奇异状态和不安的叫声,鸡舍极其安静。雏鸡对温度尤为敏感,温度低时,雏鸡聚集在一起或靠近热源,俗称扎堆。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大量饮水。

(4)通风换气:在通风问题上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应使风通过各种屏障缓解流速。

(三)肉用仔鸡的育肥

1.适时更换饲料配方。根据肉用仔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更换饲料,是育肥的重要手段。自4周龄到出售阶段为后期,又称育肥期。对催肥起主要作用的是能量饲料。因此,在饲料配合中应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并添加油脂,同时应减少粗纤维饲料的含量,不要喂过多的糠麸类饲料。

2.创造适宜的环境,增加采食量。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否是影响肉用仔鸡采食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夏季天热吃得少,冬季天冷就吃得多。因此,在炎热的夏天,应适当降低鸡群密度;使用薄层垫料,加大通风换气量;采用屋顶遮阴降温措施;勤添少喂,提供足够的采食槽位;利用早晚凉爽的时间尽量促使仔鸡多吃饲料。

(四)公母分开饲养技术

肉用仔鸡公母在增重、饲料的利用效率以及产品适于机械加工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采用公母分饲技术,有利于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1.按经济效益,分期出场。1日龄时,公鸡日增重比母鸡高1%,随着日龄的增长,日增重差别越来越大,公母之差最大可达25%~31%。母鸡在7周龄后相对增重速度下降,而饲料消耗急剧上升,如果此时已达上市体重,应该尽早出售。而公鸡一般要到9周龄以后生长速度才下降,同时饲料转化率也降低,所以公鸡可养到9周龄出售。

2.按需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在相同饲料的条件下,母鸡每增加1千克体重所消耗的饲料比公鸡要高出2%~8%,在4~10周龄间母鸡的相对生长量又低于公鸡15%~25%。公鸡能有效地利用高蛋白质饲料,并因此而加快其生长速度;母鸡对高蛋白质饲料的利用效率低,而且还将多余的蛋白质转化为体内脂肪沉积起来。按照它们对蛋白质来源及添加剂等的不同反应,公鸡的饲料配方,前期的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到25%。采用以鱼粉为主的配合饲料,其中钙、磷和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母鸡要高,可适当增加人工合成的赖氨酸,将明显地提高公鸡的生长速率与饲料转化率。母鸡的饲料配方,蛋白质水平可调整为18%~19%,采用以豆饼为主的配合饲料。

3.提供相适应的环境条件。由于公鸡羽毛生长慢、体重大,必须为公鸡提供更为松软、干燥的垫料,以免胸囊肿发生严重。为取得更佳的饲养效果,公鸡的饲养环境与母鸡相比,室内温度前期要高1~2 ℃,而后期则要低1~2 ℃。

(五)肉用仔鸡8周生产安排

现代的肉用仔鸡生产大都是全年进行的批量生产,因此,饲养者应做好全年的饲养计划、批次,在落实苗鸡计划的基础上,安排好每批肉鸡的饲养计划,现对其8周生产日程的安排简述如下:

第一周:提前3天鸡舍试温,全部用具到位。提前1天鸡舍开始升温。1日龄时开饮、开食,确保全群鸡都能采食、饮水。3日龄喂全价饲料,增喂维生素。1日龄育雏器下温度为35 ℃,室温为28 ℃,相对湿度70%,光照时间23.5时/日,每平方米2.5~3瓦。2~4日龄育雏器下温度每日降低1 ℃,至32 ℃;光照2日龄为23时/日,4日龄为22.5时/日。7日龄时室温为24 ℃,相对湿度65%,光照22时/日。1日龄接种马立克病疫苗,4日龄接种鸡新城疫Ⅳ系疫苗,7日龄接种鸡痘疫苗。1~14日龄用0.2%土霉素加0.04%痢特灵拌料饲喂,预防鸡白痢。

第二周:改用饲槽、料桶和饮水器,扩大围圈,增加通风量。周末逐步撤掉围圈。育雏器下温度周末降至29 ℃,室温降至21 ℃,相对湿度降至62%,光照时间11日龄为21时/日,14日龄为20时/日,每平方米1~1.5瓦。13日龄时接种法氏囊病疫苗。为预防球虫病,由第二周至第四周用氯苯胍或其他抗球虫药拌料饲喂。

第三周:周末抽测体重。17日龄时,相对湿度降至60%,光照20时/日。周末育雏器下温度降至27 ℃,室温降至18 ℃。

第四周:视情况撤育雏器,周末起逐步改用育肥料。周末育雏器下温度降至24 ℃,室温降至16 ℃,20只/米2,光照20时/日。

第五周:脱温,转群,防球虫,升高食槽和饮水器的高度,本周起全部改喂育肥料。周末测体重和耗料量。周末育雏器下温度降至21 ℃,相对湿度60%,光照20时/日。

第六周:周末抽测体重和耗料量。饲养密度降为15只/米2,相对湿度保持60%,光照20时/日。

第七周:改喂后期饲料,采取催肥措施,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提高能量水平。撤去一切用药,防止药物残留,相对湿度为65%,光照20时/日。

第八周:周末开始出栏,饲养密度为12只/米2。应在夜间抓鸡前10小时撤饲料,抓鸡前撤饮水器。抓鸡入笼时,装卸要小心,防止外伤。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