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繁殖应该选择优良的品种,优良品种应该具备体质健康、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繁殖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的特征。因此,家兔种用价值的评定不仅要评定其外貌,更要评定其个体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
1.外貌评定
通过外貌鉴定,可初步判定家兔的品种纯度、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家兔,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外貌鉴定,常用目测(肉眼观察)和用手触摸的方法进行。
(1)头部。家兔头的大小应与体躯比例协调,过大过小均为缺陷,一般公兔的头较母兔显得粗重。耳的形状、大小和长短应符合品种特征,除垂耳品种外一般两耳应直立。眼睛应明亮有神,无眼垢和泪痕,眼球颜色符合品种特征。门齿整齐、上下咬合不错位,牙齿畸形(如门齿过长)和“牛眼”兔不能留作种用。
(2)体躯。颈肩结合良好,与体躯协调,胸部应宽而深,背腰应宽广、平直,臀部应宽圆、丰满,臀短而下垂的兔,不宜留作种用。用手触摸脊椎,无算盘珠凸起感。腹部不过大或下垂。
(3)四肢。四肢应强壮有力,肌肉发达,粗细与体躯协调,肢势端正,行走自如,伸展灵活,无异常表现。有缺陷的(如短肢、“八”字腿、“O”形腿等)兔不宜留作种用。
(4)被毛。被毛应浓密、富有光泽和弹性,色泽符合品种特征,毛稀或粗乱无光是体质纤弱或病态的表现,不宜留作种用。毛兔的被毛应洁白、光亮、浓密、松软,无结块。獭兔被毛应“短、密、细、平、美、牢”,即绒毛丰富平整,毛纤维直立而且有弹性,戗毛含量少。在生产中检测被毛密度可直接用手抓臀部、体侧被毛,如感觉紧密厚实,表明被毛密度大,如手感空松稀薄,则密度小;也可将背部或体侧的被毛向逆毛方向吹开,蝶形中心若所露皮肤缝隙小,或缝隙不明显,则表明被毛密度大,反之密度小。
(5)其他。公兔要求睾丸大而匀称,隐睾、单睾都不能留作种用。母兔要求母性好,产仔率高,乳头4~5对,无瞎乳头,分布均匀;外阴部洁净,无溃烂斑。凡产前不拉毛营巢,产后不肯哺乳,甚至有吃仔兔恶癖者都应淘汰。
2.生产性能评定
通过个体的生产性能,可以直接评定家兔的种用价值。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推荐试行的家兔常用个体性能评定指标及计算方法有以下几项。
图6.1 家兔体尺测量
(1)体重、体尺。测量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体重、体尺,体重称量应在早晨饲喂草料及饮水前,空腹12小时以上进行,单位用克。体长指从鼻端到坐骨端的直线长度,胸围指肩胛骨后缘绕胸部一周的长度,以皮尺度量。如图6.1所示。
初生重:产后12小时内,称量活仔兔的全窝重量或个体重量。
断奶重:断奶当日饲喂前测量重量,分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并注明断奶日龄,一般频密繁殖采用4周龄断奶,种兔(包括毛用兔)6周龄断奶。
幼兔(断奶至3月龄)、青年兔(3月龄至成年)、成年兔(小型品种4月龄、中型品种6月龄、大型品种7月龄)各自均应在期末称重一次。
体尺一般测量3月龄、初配和成年时的体长和胸围。体尺测量应与称重同时进行,长毛兔在剪毛以后进行。
(2)繁殖性能测定。包括产仔数、受胎率、断奶成活率、幼兔和商品兔成活率、泌乳能力等。
1)产仔数:指母兔本胎产仔兔总数,含死胎。
2)产活仔兔数:指称量初生重时的活仔兔数。种母兔生产成绩除以第一胎外的连续三胎平均数计算。
3)泌乳能力:指21日龄全窝仔兔的总重量(克),包括寄养的仔兔在内。用来衡量母兔的哺育性能。
4)受胎率:通常指一个发情期配种受胎数占参加配种母兔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受胎率=发情期配种受胎数/参加配种母兔数×100%
5)断奶成活率:指断奶仔兔数占产活仔兔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断奶成活率=断奶仔兔数/产活仔兔数×100%
6)幼兔成活率:指13周龄幼兔成活数占断奶仔兔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幼兔成活率=13周龄幼兔成活数/断奶仔兔数×100%
7)商品兔成活率:通常指出栏数占入舍幼兔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商品兔成活率=出栏数/入舍幼兔数×100%
(3)生长肥育测定。主要指标有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
1)日增重:指统计期内家兔每天的平均增重,一般用克/天表示。肉兔的肥育期日增重通常指4周龄断奶至10~13周龄出栏期间的平均日增重。计算公式为
日增重=统计期内增重/统计天数×100%
2)饲料转化率:也称料重比,是指肥育期内消耗的饲料量与增加的身体重量之比。由于饲料种类和营养水平不一,应将家兔摄取的各类饲料按家兔营养标准换算成标准营养饲料再予以计算。计算公式为
饲料转化率=饲料消耗量/兔增重×100%
3)屠宰率:为胴体重占宰前空腹活重的百分比。胴体重有全净膛和半净膛两项,测定时应注明。全净膛指放血,去皮、头、尾、前脚(腕关节以下)、后脚(跗关节以下)及剥除内脏的屠体;半净膛是指在全净膛基础上保留兔的肝、肾、心、肺及腹壁脂肪。宰前活重指屠宰前停食12小时以上的空腹重。计算公式为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4)净肉率:胴体去骨后的肉重占屠宰前空腹体重的比率;胴体去骨后的肉重占胴体重的比率称为胴体产肉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净肉率=胴体去骨后的肉重/宰前空腹体重×100%
胴体产肉率=胴体去骨后的肉重/胴体重×100%
(4)产毛性能测定。主要指标有产毛量、产毛率、毛料比和兔毛品质。
1)产毛量:指成年兔个体产毛量,又分为估测产毛量和全年实际剪毛量的累计数。估测产毛量以个体9月龄时剪毛量的4倍乘以矫正系数来计算,毛的生长期为90天,并注明剪毛季节。
2)产毛率:指1年估测产毛量占同期体重的百分比。
3)毛料比:表示每生产1千克兔毛所用饲料的消耗量,该指标与兔毛生产成本密切相关,是衡量毛兔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
4)兔毛品质:衡量兔毛品质有毛的长度、细度、强度、伸度、结块率和粗毛率等。检验的毛样均从肩十字部采取。
毛丛长度:指兔体毛的自然长度,从背部到臀部测3~4个毛丛长度的平均数。
毛纤维长度:指剪下的毛纤维单根的自然长度,测量100根的平均数。
毛的细度:以单根兔毛纤维中段直径来表示,单位为微米,精确到0.1微米,测量100根的平均数。
兔毛的强度:也称拉力,指单根兔毛拉断时的应力,用克或千克表示,测量30根的平均数。
块毛率:指结块毛重量占采毛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结块率=同次结块毛重/一次剪毛重×100%
粗毛率:粗毛(含两型毛)重量或根数占全部毛样重量或根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粗毛率=粗毛重(包括两型毛量)/同一平方厘米面积内毛样全重×100%
3.遗传性能评定
家兔的遗传性能是否稳定,是通过对系谱(祖先)、同胞、后裔(后代)进行评定而确定的。
(1)系谱鉴定。通过祖先的性能表现可以推测种兔在某些性状上的遗传基础。系谱鉴定的依据是完整的系谱档案,对每世代种兔有关性状,如生产性能、生长发育、被毛特征等进行全面的测定和记录、统计。记录得越全面,信息越多,评定的准确性越高。根据遗传理论,祖先离当代越远,遗传力影响越小。因此,一般记录3~5代就够了。根据祖先表现可大概推测出当代种兔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而具体哪一只被选择,还需要参考其他信息。因此,系谱选择多用于早期选择,即对幼兔的选择。
(2)同胞鉴定。根据同胞的性能来评定种兔的种用价值。如屠宰率、胴体品质等活体无法直接测定的性状或者种公兔的产仔数和泌乳性能等限性性状,可以通过对同胎同胞的测定作间接的了解。如要判断种兔在肥育性能上的遗传潜势时,可在其同胎同胞中取一公一母进行肥育后屠宰测定,取其平均值表示。同胞鉴定常用来测验遗传力低的性状,如繁殖力、泌乳力、成活率,但同胞数量要大。
(3)后裔鉴定。根据后代品质可以鉴定亲代的遗传性能。因为后代的性状表现,是由亲代所提供的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后代的表现可以反映出亲代的遗传基础。后裔鉴定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种兔种用价值评定方法。
后裔鉴定需要通过对大量后代的性能评定后,才能判断种兔的品质,所以方法要比前几种复杂。一般只对种公兔进行后裔鉴定。测定时要求与配母兔最好处于3~5胎,一只受测公兔要有8只与配母兔、至少20只后代可供测定。与配母兔同期配种、同期分娩、仔兔同期断奶,母兔和幼兔置于相同的条件下,并详细记载与配母兔的繁殖性能和受测后裔的一切个体品质,以便全面鉴定受测种公兔。
根据后裔品质鉴定种公兔的种用价值时,可以采用该种公兔的后裔与整个兔群中同龄后裔的对比法来进行。首先计算出该公兔后裔品质的平均值,再计算出整个兔群中的同龄后裔的平均值,然后进行比较。种公兔后裔的平均值高于兔群同龄后裔平均值,表示该种公兔的种用价值高;反之,种用价值不高,不宜作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