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繁殖障碍,指公猪、母猪所发生的一系列有碍正常生殖生理的现象。造成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简单地分为两类: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饲养管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一)公猪繁殖障碍
1.隐睾 隐睾是公猪出生后睾丸未降至阴囊,致使睾丸在体内高温下受损,细精管上皮受到破坏,造成无精症。这种损伤不可逆,隐睾有时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双侧隐睾尽管公猪也表现性欲及完整的性行为,但无精子产生,完全丧失生育能力。单侧隐睾虽可育,但精液产量明显少,往往造成繁殖力低。只通过观察法确定公猪是否隐睾,是不准确的,应进行触摸检查。一般公猪隐睾发生率高于其他家畜,故应引起注意,这样的公猪一旦发现应立即淘汰。寒冷季节检查时应格外注意,因为此时公猪会提高睾丸位置,睾丸紧贴体表,不易被发现。
2.阴茎的缺陷 如阴茎偏向一侧,或射精的开口位置不正。这些公猪虽可以表现为正常的性行为,但往往因有关肌肉在插入时扭曲或由于位置不正不能插入母猪阴道正常射精,因而出现不育或低繁殖力现象,这类公猪应淘汰;另一类情况是阴茎有时贴附在包皮里面,在配种期间不能伸出。这种缺陷能够遗传;还有幼稚型阴茎,小而柔软弯曲,具有这种阴茎的公猪不能交配,必须淘汰。还要慎重选择使用与所配母猪有亲缘关系的猪来做后备公猪。
3.性欲减退或不能交配 主要表现为见发情母猪性欲迟钝、厌倦或拒配。公猪爬跨母猪时阳痿不举,不能交配,有些公猪交配时间太短,射精不足。造成性欲减退或不能交配的原因:公猪使用过度、老龄公猪性欲减退、运动不足或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或维生素A、肢体疾患等,引起性腺退化。睾丸炎、肾炎、膀胱炎等也能引起性功能衰退。这种公猪在酷暑季节性欲减弱,不愿爬跨配种,尤其是过肥的公猪更明显。品种间也有差异性,杜洛克和约克夏猪爬跨欲旺盛,而汉普夏、长白猪性欲偏低。此外,调教方法不当,饲养环境不佳也可引起公猪性欲减退或不能交配。
从内分泌角度上讲,种公猪性欲低下往往是由于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性激素量减少所致,甲状腺功能不全也可能是本病发病因素。
4.阴囊炎及睾丸炎 阴囊炎的发生常因打撞引起血肿、水肿,多数病例为一侧性的,睾丸炎是睾丸被打撞、咬伤及夏季的高温和其他热性疾患(如布氏杆菌病、棒状杆菌病)所引起。
5.间性 间性指既有公猪生殖器官又有母猪生殖器官的两性猪。间性猪卵巢和睾丸可能是单侧,有的甚至可以发情排卵,还可以产生后代,但窝产仔很少。间性母猪可能有较小的阴道,突出的阴蒂,较大的包皮鞘,其发生率一般在1%~2%,有些还有阴囊发育,有些有明显獠牙,这样的猪应淘汰。一些公猪由于染色体异常,如性染色体为XXY型,多数情况,这样的猪无生育能力。染色体异常只能通过核型分析的方法确定。
6.精液品质不良 精液品质不良是指公猪射出的精液达不到配种要求,主要表现为射精量少、畸形精子多、精子活力不强等。此外,精液中带有浓汁、血液和尿液等,也是精液品质不良的表现。
(二)母猪繁殖障碍
生产中有5%~10%的母猪不能正常受孕和繁殖,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等。
1.初情期迟缓 生长发育正常的后备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出现发情的视为初情期迟缓。造成发情迟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发育不全多见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对患猪进行剖检观察时可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没有凹凸形状,即使有卵泡发育也形如米粒,发育不到大豆粒大小,也找不到曾经发过情、排过卵的迹象。
(2)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早晚除由遗传因素决定外,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也有关系。当后备母猪达160日龄时,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可以刺激母猪初情期提前约30天,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更好。
(3)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也会延期。每圈饲养以3~4头为宜,单圈饲养对母猪发情有不利影响,但过分拥挤及频繁的打斗也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4)安静发情:青年母猪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征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静立反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安静发情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我国地方猪种发情明显,发情容易判定,国外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期表现不太明显,在生产中安静发情的母猪一般为8%,在夏季,安静发情的母猪可达16%。生产中对这些安静发情的母猪应高度重视,以尽量减少漏配损失。
(5)发情迟缓的防治:对发情迟缓的母猪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①营养调控: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补喂优质青绿饲料,使其体况尽快达到7~8成膘;对过肥的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给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最好是通过测定母猪的背膘,调控整个繁殖周期母猪的营养来实现提高母猪的发情率,从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成绩。②调圈:把不同圈舍中发情不明显,无发情征状的集中起来赶到另外的圈舍。③公猪刺激:与不同的种公猪接触或短时间关在同一个圈内,利用公猪刺激,诱导母猪发情。④发情母猪刺激:和发情的母猪混合关在一块,让发情的母猪爬跨拱咬刺激。⑤饥饿疗法与催肥疗法相结合:断水断料12小时或36小时,再增加饲喂量,饲喂1~2天,或喂青饲料或青贮饲料。⑥运动:赶入运动场增加运动强度。⑦激素处理: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肌内注射400~600单位的PMSG诱导发情和排卵。此外,再注射200~300单位的HCG可在3~5天内表现发情和卵泡成熟排卵。也可肌内注射氯前列烯、PG600。凡采取多种措施仍无效且母猪已达9~10月龄还未见初情期到来,就应该考虑遗传因素,及时将其淘汰。
2.母猪断奶后不发情 经产母猪断奶后3~5日可见外阴部发红肿大,到第7日便可配种。如果10日后不发情,则须考虑改善饲养管理,到第15日仍不发情的,则应作为不发情猪处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年龄胎次: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7天内发情。出现异常的情况是由胎次差异性、年龄、体况及营养需要量不同引发的。
(2)气温与光照:环境温度较低并不影响母猪断奶后的发情活动。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 ℃以上时,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每日光照超过12小时可能对发情活动和生殖产生抑制作用。
(3)猪群大小:母猪断奶后在合圈饲养条件下,猪不发情与猪群大小有关。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母猪发情率要比断奶后成群圈养的母猪低。一般以3~4头为宜,但如果猪群过大,彼此间威胁增加,肢蹄病及乳腺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也会降低母猪的发情率。
(4)营养:引起乏情最常见的营养因素就是能量吸收不充足。泌乳期的成年母猪体重损失要严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对初产的青年母猪来说更应如此。泌乳期能量吸收不足通常与使用高纤维饲料及饲料消耗下降有关。在泌乳7天后,生产力高的母猪应采取自由采食。在环境温度较高期间,猪的食欲可能被抑制。因此,泌乳期需要使用低纤维、高能量饲料,如添加5%~8%脂肪来维持较高的能量水平。此外,应严格控制初产母猪的哺乳期,不能超过4周,防止消耗过大影响断奶后发情配种。
3.配种后不受胎 母猪呈现发情、接受公猪交配的状况,但配种后不受孕而再次发情,凡连续3个发情期未能配上的母猪称配种后不受胎或屡配不受胎。
(1)原因:引起母猪屡配不受胎的原因,根据母猪交配后或人工授精后再发情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①交配后21天前后再发情的母猪:属于正常性周期天数范围内的再发情,说明其卵巢功能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配种后不受胎的原因:一是受精发生障碍。精子不能到达受精部位;输卵管炎或水肿,蓄脓症以及卵巢粘连等,均可引起输卵管闭锁,不能受精;二是受精卵死亡。如因发情早期或晚期授精,以及使用保存时间长的精液;或因公猪热应激体温升高以后配种,可导致受精卵早期死亡;三是胚胎在交配后12天内死亡。即在子宫内游浮的胚胎着床前,子宫异常或遭受高温、咬架、转栏、运输和给予过量浓度饲料或霉变饲料等应激作用,都会影响其着床而迅速死亡。②配种25天以后再发情的母猪:由于交配时或产后生殖器官感染,胚胎发生死亡并被吸收,子宫内胚胎全部消失。母猪可再发情。若胎骨形成后死亡,可引起干尸化,长期停滞在子宫内,可引起母猪不发情。此外,引起母猪配种后不受胎的原因,除注意母猪方面的细菌感染、激素分泌失调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外,在公猪方面应做精液检查,特别在炎热夏季,精液质量会出现暂时性的降低,而使受胎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2)预防:黄体酮30~40毫克或雌性激素6~8毫克,配种当日肌内注射;用25%葡萄糖溶液30~50毫升,加入抗生素750毫升,最后一次配种(输精)后3~4小时注入子宫内,可使受胎率达到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