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猪口蹄疫
    来源:辈宠网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烂斑为特征症状。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该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直径为23~25nm,病毒由中央的RNA核心和周围的蛋白壳体所组成,无囊膜(图2-2-1 )。成熟的病毒粒子约含30%RNA,其余70%为蛋白质。据认为,病毒的RNA决定其感染性和遗传性;而蛋白质则主导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

图2-2-1 猪口蹄疫病毒(FMDV)粒子

FMDV具有多型性、易变异的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性,可将之分为7个血清型,即A、O、C、SAT1、SAT2、SAT3以及亚洲Ⅰ型。其中以A型和O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单纯性猪口蹄疫是由O型病毒所引起。每一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众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1977年世界口蹄疫中心公布有7个型和65个亚型,每年还会有新的亚型出现。各型之间在临诊表现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彼此均无交叉免疫反应。在同型中,各亚型之间交叉免疫程度变化幅度也较大,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病毒的这种特性,给本病的检疫和防疫带来很大的困难。

FMDV在病猪的水疱皮和水疱液中含毒量最高,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垫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至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高温和直射阳光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和碱性消毒药杀死。因此,2%~4%氢氧化钠、0.2%~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和5%氨水等均为对付FMDV的良好消毒剂。食盐对病毒无杀灭作用。在肉品中于10~12℃经24小时,或在4~8℃经24~48小时,由于产生乳酸使pH值下降到5.3~5.7时,则杀灭其中的病毒,但骨髓和淋巴结不易产酸,故位于其内的病毒常不被杀灭,成为废弃物中很危险的传染来源。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时可存活12小时,但在酸奶中的病毒则迅速被杀灭。

(二)流行特点

FMDV可侵害多种动物,主要感染偶蹄兽(牛、羊、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常常引起死亡。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猪在发热期的粪、尿、乳汁、眼泪、唾液和呼出的气体均含病毒,可通过消化道、空气、皮肤黏膜伤口感染易感动物。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传播迅速,经常可呈跳跃式传播。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口蹄疫病毒怕热不怕冷,一般炎热夏季较少,在冬春季节易发生大流行。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7天,最短的12小时就发病,最长的达14~21天。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主要在蹄部、口腔、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图2-2-2至图2-2-9),猪口蹄疫最早的症状是吻突、唇上出现水疱、烂斑,有时可见口内有白色泡沫,最典型的症状是蹄冠、蹄叉出现局部红肿,手触有热感,站立不稳、跛行,蹄上有水疱,蹄冠边缘、蹄踵、蹄叉、附蹄等处都出现水疱,蹄冠边缘的水疱常融合成长条。严重者水疱破裂,表面出现糜烂、出血、溃疡,从而影响采食和运动(图2-2-8,图2-2-9)。哺乳母猪的乳房上也易发生水疱(图2-2-9)。哺乳仔猪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部分严重感染猪群的病死率可达100%。

图2-2-2 病生长猪蹄部溃疡,脱皮

图2-2-3 病猪下唇皮肤溃疡,口腔流出泡沫

图2-2-4 病生长猪蹄甲脱落

图2-2-5 病母猪蹄甲脱落,坏死

图2-2-6 病生长猪鼻镜形成水疱

图2-2-7 病母猪鼻镜形成水疱

图2-2-8 病猪鼻镜水疱破裂、结痂

图2-2-9 病猪乳头水疱破裂结痂

(四)病理特征

口蹄疫病死猪剖检变化除口、鼻、蹄上的水疱和烂斑外,最常见的变化是心肌疲软,仔猪心内、外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淡黄色或灰白色点状、带状及不规则的斑纹(状似虎皮纹),故称“虎斑心”(图2-2-10)。组织切片镜检,可见心肌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图2-2-11至图2-2-14)。

图2-2-10 病猪心肌变性、坏死,出现淡黄色斑纹(虎斑心)

图2-2-11 病猪出血性坏死性心肌炎,心肌间有大量红细胞,肌纤维间距增宽,有些纤维断裂(HE 600×)

图2-2-12 病猪出血性坏死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其间有少量坏死细胞碎片 (HE 600×)

图2-2-13 病猪出血性坏死性心肌炎横断面。心肌纤维性坏死,其间有少量坏死细胞碎片(HE 600×)

图2-2-14 病猪出血性坏死性心肌炎,心肌纤维明显变性坏死、崩解,有些区域已由结缔组织取代。间质有少量炎症细胞和红细胞(HE 600×)

(五)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及小鼠接种试验。接种口蹄疫病毒后乳鼠的发病特征:呼吸急促,四肢和全身麻痹(图2-2-15)。口蹄疫病毒接种正常IB-RS-2单层细胞,可引起特征的细胞病变(图2-2-16)。

图2-2-15 接种口蹄疫病毒后乳鼠的发病特征

图2-2-16 口蹄疫病毒接种正常IB-RS-2单层细胞引起细胞病变

(六)治疗方法

1. 西药治疗

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然后按表2-2选药治疗。

表2-2 西药治疗猪口蹄疫

药名功用用量使用方法
口蹄疫抗血清抗病毒0.5mL千克

体重

混合后,肌内注射,每天2

次,连续3~5天

板蓝根注射液清热解毒0.1~0.2mL
抗病毒Ⅰ号抗病毒
复合维生素B粉加强营养,防继发感染500mg千克

饲料

混入饲料中添加,连续3~5

环球之星预混剂1 000mg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