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仔幼兔的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辈宠网

1.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的小兔称为仔兔。这段时期是仔兔由胎生期转至独立生活的一个过渡阶段。仔兔出生后,生存环境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新生仔兔生长发育速度快,但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对仔兔的饲养管理要非常精细,才能保证仔兔的正常发育,减少死亡只数,提高成活率。

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依其生长发育特点可分睡眠期、开眼期、断奶期3个阶段。

(1)睡眠期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睡眠期指仔兔从出生到睁眼(10~12天)的时期。

1)仔兔睡眠期的饲养:这个时期的仔兔除了吃奶,其余全部时间都在睡眠。吃下的乳汁绝大部分被消化吸收,很少有粪便排出。因此,睡眠期仔兔只要吃饱奶、睡好觉,并做好保温工作,就能正常发育。

刚出生的仔兔,一定要让其吃好初乳。因为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酶、激素、铁、镁盐等,是仔兔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同时,初乳具有轻泻的作用,能帮助仔兔排出胎粪,仔兔还能从初乳中获取母源抗体,提高仔兔抗病力。因此,仔兔出生后6~10小时,须检查母兔哺乳情况,发现没有吃到奶的仔兔,要及时让母兔喂奶。

仔兔吃饱奶时,安睡不动,腹部圆胀,肤色红润,被毛光亮;空腹时,仔兔在窝内很不安静,到处乱爬,皮肤皱缩,肤色发暗,被毛枯燥无光,如用手触摸,仔兔头向上窜,“吱吱”嘶叫。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寄养或淘汰弱仔,保证让其吃好奶,吃足奶。

2)仔兔睡眠期的管理:主要做好哺乳管理和防冻防害。

强制哺乳:有些护仔性不强的母兔采用强制哺乳,特别是初产母兔,产仔后不会照顾自己的仔兔,不给仔兔哺乳,以致仔兔缺奶挨饿,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仔兔死亡。强制哺乳是将母兔固定在巢箱内,使其保持安静,将仔兔分别安放在母兔的每个乳头旁,嘴顶母兔乳头,让其自由吮乳,每日喂奶一次。

仔兔寄养:同时分娩或分娩时间先后不超过2天的仔兔进行调整。先将准备寄养的仔兔从巢箱内拿出,在仔兔身上涂上代哺母兔的尿液,然后放入代哺母兔所产仔兔的巢箱内,过段时间再让母兔喂奶,以防母兔咬伤或咬死。调整仔兔时,必须注意两个母兔和它们的仔兔都是健康的;被调仔兔的日龄和发育与其母兔的仔兔大致相同。

做好保暖防冻:仔兔在出生后的3~5天时周身无毛,又无调节体温的能力,寒冷季节如不注意保温,会出现冻死冻伤。因此,秋冬和早春出生的仔兔,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防止鼠害:将兔笼、兔窝严密封闭,勿使老鼠入内。如无法堵笼、可将巢箱统一编号,晚间集中防护,白天送回原笼,定时哺乳。

(2)开眼期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从生后12天左右开眼到断乳,这一段时间称为开眼期。仔兔开眼不需要人工掰眼,遇有眼屎黏着睁不开眼的,可用脱脂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辅助开眼。开眼期仔兔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适时补饲。

1)仔兔开眼期的饲养:仔兔开眼后,精神振奋,会在巢箱内往返蹦跳;数日后跳出巢箱,叫做出巢。此时,由于仔兔体重日渐增加,母兔的乳汁已不能满足仔兔的需要,仔兔需要从饲料中获取营养。这个时期的仔兔要经历一个从吃奶转变到吃饲料的变化过程。由于仔兔胃的发育不完全,如果转变太突然,常常造成死亡。所以,仔兔要过好开食关,应遵循少喂勤添,逐渐过渡的原则。

仔兔补饲饲料可以购买,也可自己配制,但必须是单独配制。其营养水平,粗蛋白质为18%~20%,消化能11.0兆焦/千克左右,粗纤维10%~12%。必须添加含有抗球虫病的药物和必要的矿物微量元素的仔兔专用添加剂预混料。原料要新鲜,容易消化,最好加工成直径4毫米的颗粒饲料。从16日龄开始诱食,18日龄上食,补饲饲料日给量由每只平均4~5克逐渐增加到20~40克,可持续补饲到35~45日龄。

2)仔兔开眼期的管理:仔兔出生12天以后就会开眼,此时要逐个检查,帮助仔兔开眼;18天后开始补料时应少喂多餐,最好每天4~6次;仔兔21天正式开食后,最好与母兔分笼饲养,每天哺乳一次,这样可使仔兔采食均匀,安静休息,以防感染球虫病;仔兔开食后粪便增多,此时仔兔不宜喂给含水分多的青绿饲料,否则容易引起腹泻、胀肚而死亡。

(3)断奶期仔兔的饲养管理技术。仔兔通过10天左右的补饲后,已经有了消化饲料、从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因此30~40天便可酌情断奶。

1)仔兔断奶期的饲养:种兔、长毛兔、獭兔一般宜在35~40日龄断奶;肉用商品兔则可视母兔的泌乳情况、繁殖季节可采用28~3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过早,会影响仔兔的发育,进而导致幼兔生长缓慢,成活率下降;断奶太迟,影响母兔的终身繁殖成绩。

仔兔断奶时,要根据全窝仔兔体质强弱而定。若全窝仔兔生长发育均匀,体质强壮,可采用一次断奶法,即在同一日将母仔分开饲养。如果全窝体质强弱不一,生长发育不均匀,可采用分期断奶法。即先将体质强的分开,体弱者继续哺乳,经数日后,视情况再行断奶。离乳母兔在断奶2~3日,只喂青绿饲料,停喂精料,使其停奶。断奶时,最好让仔兔留在原笼,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发生各种不利的应激反应。

2)仔兔断奶期的管理:仔兔的断奶过程,是由依靠母乳维持生命活动转变成靠自己采食食物、吸收体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这在生理上是一次很大的变革,再加上仔兔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很差,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在此阶段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行母仔分养。仔兔开食时,往往会误食母兔的粪便,如果母兔带有球虫病,就容易感染仔兔。为了保证仔兔健康,应母仔分笼饲养,但必须每隔12小时给仔兔喂一次奶。

第二,搞好清洁卫生。断奶仔兔抵抗力较弱,需用的食具、用具等应事先进行洗刷与消毒。仔兔开食后,粪便增多,要常换垫草,并洗净或更换巢箱。

第三,检查仔兔的健康情况。察看仔兔耳色,如耳色桃红,表明营养良好;如耳色暗淡,说明营养不良。

第四,预防疾病。仔兔刚采食时,常会因误食母兔粪便或因饲料中存在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球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所以,应在仔兔饲料中定期添加地克珠利和喹乙醇,地克珠利对预防球虫病有良好作用,喹乙醇能预防细菌对仔兔的侵袭,并能促进仔兔的生长发育。兔瘟对兔的危害很大,断奶后一周左右应给仔兔皮下或肌内注射1毫升兔瘟疫苗,1周后即可产生免疫力,60日龄后再注射1次,以后随成年兔每年2次免疫,可以有效预防兔瘟的发生。

2.幼兔的饲养管理技术

从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称为幼兔。幼兔是家兔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但消化能力不强,抗病力差,若饲养管理不当,不仅会降低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而且会影响兔群品质和良种特性的表现。所以,这个阶段必须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1)幼兔的饲养。根据幼兔的消化生理特点,幼兔的饲养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搭配,营养全面:断奶后第一周,日粮中配合精料(仔兔补饲饲料)所占比例不应低于80%,少用青粗饲料;随着幼兔日龄的增长,可逐步改喂幼兔料,其中粗蛋白质水平应保持在17%左右。如采用“全价兔料”喂兔,其粗纤维的含量不宜低于14%,采用“精料加青料”的日粮喂兔,其配合精料中粗纤维水平以维持在12%左右为好。

同时可加喂一些青绿饲料,春、夏、秋季喂一些幼嫩青绿饲料,如蒲公英、苜蓿草、洋槐叶、猪牙草、拉拉藤等,青绿饲料250~300克;冬季应喂些胡萝卜、甜菜等多汁饲料,视月龄大小每天每只幼兔,可喂块根、块茎类饲料100~250克;如粪便软,在日粮中加10%的粉碎高粱面,或加0.2%的木炭粉。

2)添加药物,预防疾病:幼兔阶段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球虫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往往来不及治疗。所以要在饲料中预防性地添加药物,如防治球虫和大肠杆菌性肠炎,可在日粮中加适量磺胺类药物,或者添加适量大蒜、大葱、圆葱等。

另外,也可考虑在幼兔饲料中添加一些有机酸,如乳酸、富马酸、丙酸、柠檬酸、甲酸等混合物,特别是断奶后2周内添加,可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弥补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系的建立,减少下痢;活化胃蛋白酶原,并能与矿物质结合形成络合物,增加钙、磷吸收。

3)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幼兔常有贪食、不知饥饱的现象,常因贪食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腹泻和肚胀。因此,饲喂幼兔,要做到少量多餐,定时限量,以吃八成饱为宜,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品种和大幅度增加喂量。另外,根据生长发育水平,每10~20天调整日粮水平。

(2)幼兔的管理。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分群:按性别、月龄大小、用途、身体强弱等分开管理,一般每笼养4~5只。若群养时,应注意大小强弱、采食快慢等相近的组成一群,免得采食不均。

2)环境卫生:要保持幼兔生活环境干燥卫生,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夏天不喂露水草,冬天不喂冰冻饲料。

3)加强运动:断奶幼兔,尤其是断奶后前2个月生长发育最快,应让幼兔多晒太阳、多活动,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因此,要保证幼兔每天都有一定的活动时间,笼养的应尽可能每天放出活动2~3小时。春、秋两季宜早晨放出,晚间归笼;夏季宜黎明时放出,日出归笼;冬季宜中午放,晚饲前归笼。活动时要公、母兔分开,大、小分开,以免发生咬架现象。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